2015年6月17日(星期三)下午3时,农业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媒体介绍《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纲要》和《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研究报告》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华社记者]以前农业部门更多地关注农产品批发市场,这次为什么要针对产地市场单独编制这样一个规划?
[张合成]谢谢新华社记者,感谢新华社对农产品流通工作的关注和重视。在我们现有的顶层设计和现有的市场里,对产地市场的关注程度比较低;在现有批发市场的运行中,现有市场基础设施和运行条件很不利于农户的营销。这次我们和商务部、发改委共同研究,在顶层设计上进一步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的规划和布局,这是我们一个最重要的初衷。
在说产地市场的功能之前我想给大家介绍一组数据,供大家来了解我们国家农产品市场体系的总体状况。目前,我国共有农产品批发市场4469家,过去10年间,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稳定在4100—4500个,进入新世纪以来,单体市场的交易规模明显扩大。年交易额亿元以上1790家,成交额2.5万亿元。亿元以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呈增长态势,2013年比2000年增长49.6%,交易额增长5.2倍。
批发市场的专业化水平成为衡量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亿元以上综合市场689个,年成交额8077亿元;综合市场占比由2000年的72%下降到2013年的40.3%。亿元以上专业市场1101个,占61.5%。年成交额16608亿元,年交易总额占67.3%。专业批发市场数量14年间增长2.16倍,肉禽蛋、水产品、蔬菜市场个数增长较快,占农产品批发市场比重由28%迅速上升到59.7%。
目前,全国有各类农贸市场2.7万个,其中综合性市场占82%,专业市场占18%。其中,粮油市场占2.6%,果品市场占2.5%,蔬菜市场占6.6%,水产品市场占1.1%,肉禽蛋市场占1.5%,特色产品市场占3.1%。目前,全国通过批发市场交易占总量的70%以上。各种集贸市场占近20%,超市、电子商务、农社对接等新型流通方式约占10%。
2011年日本62.4%的果蔬和56%的水产品经由批发市场进行交易,特别是日本的国产果蔬经由批发市场销售的高达90%,花卉高达83.4%。日本流通业态非常规范,交易方式也非常规范。这是我给大家介绍的一组数据。
刚才新华社记者问到的这个问题回答之前我有几个照片给大家看,(展示照片)这是洋葱,洋葱收回来都堆在地里,洋葱堆在地里的时间是有限的,在农产品收获以后堆在地里的时间决定了能不能面向市场、有谈判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性条件,就是能存得住。这是市场卖鸡蛋的,这个市场的形态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把一家一户的鸡蛋集中到这个地方,由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进入到大市场,是一个桥头堡。水产的就是码头,通过码头进入大海,这就是我们市场的作用,起一个集货的作用。
我们现在是这样的,打完菜挑着担子,时间越长挑担子的农民兄弟越累,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现在大部分流通业要运出去,刚才说的是能够存得住,现在要能够运得出,这是我们市场的功能。还有一个地方场所能够卖得掉,安一个秤,过一个磅,做一个交易记录,分享一下交易价格。如果这些条件不够,就是这种情况,这就是我们说的“卖难”。如果市场能建好,我们的农民也会很高兴,能够卖到一个好价钱。我们归纳了12个字“存得住,运得出,卖得掉,赚得到”。这就是产地市场通过这样的功能满足农民兄弟的需求。
如果再理性化一点,产地市场建设解决几个问题,实际上这是第一个问题,平常说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最初一公里”就是我们的农户离市场太远,或者是流通服务离生产太远。最近特别提出来推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我们的流通离生产太远,市场离农户太远。两组数据,一组是讲东西部布局,大部分市场在东部,西部特别是主产区、一些特色产区产地市场少。这个饼画的是我们市场有36%的乡镇没有一个农贸市场。核心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交易方式落后导致农民在交易过程中不公平、吃亏。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是发达国家农产品零售价格的构成,(图)红的是流通环节的成本,蓝的是生产者成本,就是农户能卖到的价格,发达国家是30%,我们是14%。我刚才说的不公平就在这个地方,背后是谈判能力决定的,但是实现在价格上,10块钱的杯子人家能够收入3块钱,我们只能收到1.4元,这是交易不公平给农户带来的问题。在产地市场建设方面,这是两个根本的需要我们去解决的问题。
我们的产地市场建设一个是有利于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如果没有产地市场,没有现代的市场体系,谁也不敢宣布自己是现代农业。促进优势产业的发展,优势产业要有优势的市场体系才能卖到优质的价格。有利于促进一、二、三产的融合。市场本身就是上链生产下链消费,趋于中心结点的位置,对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和六次产业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重要意义就是有利于推进农业品牌战略的实施。从现阶段来看,我们从两年多的试点来看,在洛川建了国家级洛川苹果市场,定西是马铃薯市场,赣南脐橙市场,云南斗南花卉市场,这些市场建立的过程中同时在推荐这个产品品牌,我们还有舟山水产、大连水产、重庆生猪,在建市场的同时就是在营销,就是在树立品牌的价值。将来,国家级市场建设完成的同时,也是国家级品牌形成的时候。这就是把品牌建设和市场建设同步安排的很重要的意义。
[中新社记者]《报告》里对海内外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模式和经验也进行了介绍。我想问一下,在中国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过程中将从哪些方面借鉴这些经验?
[张合成]我们在研究产地市场所有问题的时候就关注了美国、欧洲和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产地为农户产后服务建立的市场机制和法律制度。美国是1937年就有了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法律,日本是1921年就有了法律,我们注意到这些国家都是法律先行,用法治来确定批发市场的布局,用法律来规范批发市场的营销环境,包括市场主体的地位。我们借鉴的最直接的是类似我们国家台湾宝岛的农产品市场经验,全名叫“共同运销”,我们叫“产销班”机制。日本的乡村集货所把一家一户的农产品用乡村法人的方式集中起来统一营销。还有韩国的农协,也是解决这个农户技术营销的机制。我们主要借鉴了这三类。借鉴这些制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是法律先行,这是现在我们比较缺的,我们努力在推行,提出建议,要积极推进农产品流通特别是农产品市场的立法。
二是政策有倾斜,政府有支持,政府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对流通有全方位的保障和支持,包括相关的税收优惠,土地方面的措施,这几年我们国家对这方面做了很多研究。三是要有坚实的微观组织,即专业化农户主导的合作营销。通过实现农民的组织化,跨合作社的营销组织来实现共同营销,解决“卖难”的问题。四是较好的硬件基础,即先进的设施和设备、先进的装备。这里面包括匹配社会信息化和环境条件的功能。批发市场进去就是一个公园,而不是污水横流,纸片乱飞。五是决策有依据,实现信息共享。批发市场形成的交易量和交易价格同时同步发布实现共享,为政府决策、引导市场、指导农户生产发挥作用。现阶段以来我们还是传统交易,还没有形成电子交易,价格是我们采上来的,交易量现在还实现不了公开,现在大部分批发市场的数据还没有实现信息共享,这五点都是我们在产地市场建设过程中需要借鉴、需要学习、需要实践和继续探索的五个很重要的方面。
- 转载请注明来源:农业部就《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研究报告》举行新闻发布会
- 本文永久链接地址:http://www.8yp.com/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