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简称“闽”。秦时置闽中郡,汉初(公元前202年)立闽越国,三国时置建安郡,唐开元13年置福州都督府,唐开元21年(公元733年)置福建经略使,始称福建。北宋置福建路,南宋设1府5州2军八个同级行政机构,又称“八闽”。明清置福建布政使司。辛亥革命后置福建省。1949年8月24日成立福建省人民政府。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北接浙江,西邻江西,西南毗连广东,东临东海,东南与台湾省隔海相望。全省设有福州、厦门、泉州、漳州、三明、南平、莆田、宁德、龙岩9个省辖市,46个县,14个县级市,24个市辖区,943个乡镇,省会设在美丽的榕城福州。全省总人口3316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688.69万人,乡村劳动力1253.46万人。
福建地处亚热带、半亚热带地区,基本上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背山面海,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常青。1999年年平均气温15.2-22.1℃,年平均降水量 928-2004 mm,年日照时数1344-2281小时。土地面积为12.14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占80%以上,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有丰富的农业资源,盛产水稻、花果和多种经济作物。森林资源丰富,是我国南方的重点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60.5%,居全国第一,森林面积735.37万公顷,森林积量4.17亿立方米,有”绿色宝库” 之称。沿海有属亚热带海洋和大陆架浅海,是寒暖流交汇地方,鱼、虾、贝、藻种类繁多,经济鱼、对虾、扇贝等海珍品资源丰富,是我国的主要渔区。宽广的海域,海洋渔场面积12.51万平方公里,浅海滩涂面积2701平方公里,为发展渔业提供良好场所。海岸线长度3324公里,居全国第二位,且东部海岸曲折,多海湾、岛屿,较大港湾有22个,其中可供建设5-10万吨泊位的深水港有6处。内河水系密布。共有29个内河水系,663条河流,河流总长工13569公里,较大河流有闽江、九龙江、晋江、汀江等水系。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046万千瓦,可装机容量 705万千瓦。
福建农产品主要为稻、甘薯、花生、甘蔗、茶叶、拷烟、莲子和亚热带水果如龙眼、荔枝、柑桔、凤梨、香蕉等果品,福州蜜橘、莆田枇杷、安溪的乌龙茶,漳州的水仙花、天宝香蕉、永春芦柑、平和蜜柚、龙海荔枝、同安龙眼等特产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沿海渔业发达。东部山区多楠、樟等亚热带植物。
福建具备了山、海、田相互储依存、相互补充,有利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的优越条件。2000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037.27亿元,比上年增长3.1%,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产值分为420.98亿元、82.29亿元、208.18亿元和325.82亿元。
全省水果产量为356.44万吨,水果人均占有量107公斤,居全国第一位;茶叶产量为12.60万吨,居全国第一位,;食用菌46.2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非粮食物达1127.10万吨;烤烟总产9.14万吨;蔬菜产量1089.96万吨。
森林总蓄积量达4.1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0.5%,居全国第一,绿化程度达81.5%。
生猪存栏1087.66万头,猪牛羊肉产量118.24万吨;禽蛋产量40.69万吨。
水产养殖面积332.19万亩,其中海水养殖面积195.42万亩,淡水养殖面积136.77万亩,水产品产量达527.89万吨。
- 转载请注明来源:福建农业发展概况
- 本文永久链接地址:http://www.8yp.com/fujiannong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