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如何发展休闲农业

导语
休闲农业现今发展是如火如荼,随之而兴起创意农业、体验农业等也是趣味性十足。那么要想发展好休闲农业,您选对模式了吗?

福建如何发展休闲农业
1、田园农业旅游模式

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旅游吸引物,开发农业游、林果游、花卉游、渔业游、牧业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主要类型有:
田园农业游。
以大田农业为重点,开发欣赏田园风光、观看农业生产活动、品尝和购置绿色食品、学习农业技术知识等旅游活动,以达到了解和体验农业的目的。
如上海孙桥现代农业观光园、北京顺义“三高”农业观光园。

园林观光游。
以果林和园林为重点,开发采摘、观景、赏花、踏青、购置果品等旅游活动,让游客观看绿色景观,亲近美好自然。
如四川泸州张坝桂园林

农业科技游。
以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为重点,开发观看园区高新农业技术和品种、温室大棚内设施农业和生态农业,使游客增长现代农业知识。
如北京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园。

务农体验游。
通过参加农业生产活动,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让游客接触实际的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和特殊的乡土气息。
如广东高要广新农业生态园。

2、民俗风情旅游模式

即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主要类型有:
农耕文化游
利用农耕技艺、农耕用具、农耕节气、农产品加工活动等,开展农业文化旅游。
如新疆吐鲁番坎儿井民俗园。

民俗文化游。
利用居住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礼仪民俗、节令民俗、游艺民俗等,开展民俗文化游。
如山东日照任家台民俗村。

乡土文化游。
利用民俗歌舞、民间技艺、民间戏剧、民间表演等,开展乡土文化游。
如湖南怀化荆坪古文化村。

民族文化游。
利用民族风俗、民族习惯、民族村落、民族歌舞、民族节日、民族宗教等,开展民族文化游。
如西藏拉萨娘热民俗风情园。

3、农家乐旅游模式

即指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前来进行吃、住、玩、游、娱、购等活动。主要类型有:
农业观光农家乐。
利用田园农业生产及农家生活等,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体验。
如四川成都龙泉驿红砂村农家乐、湖南益阳花乡农家乐。

民俗文化农家乐。
利用当地民俗文化,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娱乐、休闲。
如贵州郎德上塞的民俗风情农家乐。

民居型农家乐。
利用当地古村落和民居住宅,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如广西阳朔特色民居农家乐。

休闲娱乐农家乐。
以优美的环境、齐全的设施、舒适的服务,为游客提供吃、住、玩等旅游活动。
如四川成都碑县农科村农家乐。

食宿接待农家乐。
以舒适、卫生、安全的居住环境和可口的特色食品,吸引游客前来休闲旅游。
如江西景德镇的农家旅馆、四川成都乡林酒店。

农事参与农家乐。
以农业生产活动和农业工艺技术,吸引游客前来休闲旅游。

4、落乡镇旅游模式

即以古村镇宅院建筑和新农村格局为旅游吸引物,开发观光旅游。主要类型有:
古民居和古宅院游。
大多数是利用明、清两代村镇建筑来发展观光旅游。
如山西王家大院和乔家大院、福建闽南土楼。

民族村寨游。
利用民族特色的村寨发展观光旅游,如云南瑞丽傣族自然村、红河哈尼族民俗村。

古镇建筑游。
利用古镇房屋建筑、民居、街道、店铺、古寺庙、园林来发展观光旅游,
如山西平遥、云南丽江、浙江南浔、安徽徽州。

新村风貌游。
利用现代农村建筑、民居庭院、街道格局、村庄绿化、工农企业来发展观光旅游。
如北京韩村河村、江苏华西村、河南南街村。

5、休闲度假旅游模式

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独特的地热温泉、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结合周围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兴建一些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主要类型有:
休闲度假村。
以山水、森林、温泉为依托,以齐全、高档的设施和优质的服务,为游客提供休闲、度假旅游。
如广东梅州雁南飞茶田度假村。

休闲农庄。
以优越的自然环境、独特的田园景观、丰富的农业产品、优惠的餐饮和住宿,为游客提供休闲、观光旅游。
如湖北武汉谦森岛庄园。

乡村酒店
以餐饮、住宿为主,配合周围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游客提供休闲旅游。
如四川郫县友爱镇农科村乡村酒店。

6、科普教育旅游模式

利用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技生态园、农业产品展览馆、农业博览园或博物馆,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历史、学习农业技术、增长农业知识的旅游活动。主要类型有:
农业科技教育基地。
在农业科研基地的基础上,利用科研设施作景点,以高新农业技术为教材,向农业工作者和中、小学生进行农业技术教育,形成集农业生产、科技示范、科研教育为一体的新型科教农业园。
如北京昌平区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园、陕西杨凌全国农业科技农业观光园。

观光休闲教育农业园。
利用当地农业园区的资源环境,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经营活动、农业生产过程、优质农产品等,开展农业观光、参与体验、DIY教育活动。
如广东高明蔼雯教育农庄。

少儿教育农业基地。
利用当地种植、饲养、农耕文化、农业技术等,让中、小学生参与休闲农业活动,接受农业技术知识的教育。

农业博览园。
通过展示当地的农业技术、农业生产过程、农业产品、农业文化等,吸引让游客前来参观。
如沈阳市农业博览园、山东寿光生态农业博览园。

7、回归自然旅游模式

利用农村优美的自然景观、奇异的山水、绿色森林、静荡的湖水、发展观山、赏景、登山、森林浴、滑雪、滑水等旅游活动,让游客感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主要类型有:
森林公园; 湿地公园; 水上乐园; 露宿营地; 自然保护区。

以上是休闲农业的七种模式,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要选好模式对号入座,践行国家的政策,发展好休闲农业。

福建如何发展休闲农业

近日,记者就福建休闲农业该如何定位、如何创新、打造特色等话题,采访了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休闲农业专家曾玉荣。
分割线

记者:依您对福建省休闲农业所进行的调研情况来看,目前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情况如何?
曾玉荣:休闲农业主要是对土地、环境等资源进行重组,把资源变成资产,是个非常有希望的产业,是促进福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兴产业。福建的休闲农业产业发展已有二、三十年,应该说得到了方方面面的支持,包括投资人,政府,消费者,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在我看来,福建休闲农业的发展还处于比较低端的状态,做的企业很多,但真正能够盈利的休闲农业还停留在采摘、休闲、观光的一个阶段,如果一下子超越这个阶段,发展到高端的休闲农业往往都没有盈利。目前从福建看,跟农业生产较紧密结合的仅仅是采摘、观光、休闲混合在一起的农场,效益是良好的。而规模比较小的休闲农业,往往都很难生存。所以休闲农业的发展,有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需求,我省现阶段应稳步发展最好。企业可以有一定的前瞻性,但不可超前。因为发展需要有一定的过程。
叶子分割线

记者:如何看待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偏远地区客流量比较少这个问题?有何建议?
曾玉荣:休闲农业的模式有很多种。过去,很多人对休闲农业的观念停留在采摘、观光方面。其实,在国际上,或者亚太地区来讲,休闲农业经历过很多阶段,而最开始的阶段,是采摘阶段。比如台北的茶叶合作社。采摘阶段之后开始慢慢发展成观光,之后是休闲、娱乐等等。台湾发展到现在,关于休闲农业的概念是“生命的体验”,崇尚慢生活。所以,休闲农业的发展有不同的阶段。不同阶段对空间上的要求也不一样。
偏远地区客流量少,不只是受到地理位置和交通的影响。做休闲农业首先考虑的是客源条件。举个例子,去年我去安溪一家茶庄园,园主在茶山上做了很多的木屋。我问他,你这里茶山的木屋有什么特点。他说我是全安溪做木屋做得最多的茶庄园。然后我再问最多跟次多有什么区别,你是优惠条件好,还是服务质量提升呢?我对他分析说这都一样,你的木屋就是没有特点。其实很多偏远地方客流量少,往往跟定位有关系。首先,从规划上来讲,目标客源不多,这是不科学的。其原因并非因为交通距离所致,而在于它客源的定位,对于农场的定位不够科学,导致到那边消费的人数就比较少;其次,就是没有乡村特色,我再举个例子,企业到乡下去成立公园,看似小桥流水亭台楼榭,然而试问这些在城里的公园都可以体验到的东西,为什么要到乡下去体验呢?消费者都是喜欢玩有乡村特色的、有特殊的东西。如果连在城里都不愿意玩的东西,谁愿意去乡下玩?所以,休闲农业应该明确自己的定位,发展自己的特色。
叶子分割线
记者:目前我省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有何对策?
曾玉荣:目前我省休闲农业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从政府层面看,政府如何引导休闲农业的策略定位?选择发展哪种类型,并从资金,政策、土地来支持?二是从企业层面看,休闲农业点之间同质化经营、竞争化经营很大。休闲农业企业在技术开发上不够,特别是生产技术、经营技术、营销技术这三种。
谈到对策,也是两方面来讲。从政府方面来讲,需要政府结合当地的人文景观、资源特色、自然环境进行总体定位与规划,注重本土自然元素及文化元素原生性的保护和利用,创新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开展休闲农业示范区建设,形成可供推广借鉴的操作模式,强化示范效应。同时加大技术支持、强化机制保障、优化发展环境;从企业角度来讲,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很多企业陷入拿来主义,不去改良和创造。改良与创造就是一种研发。台湾休闲农业为什么发展很好?因为很多农场主把休闲农业当作自己的儿子一样,他们精心打造每一条路,每一扇门,每一个画框,他们的创意体现在休闲农业里。企业主体,无论农场主还是合作社,都应该有创新意识。
叶子分割线
记者:目前我省休闲农业有哪种做得比较好的类型呢?企业又如何整合资源、形成自己的特色?
曾玉荣:目前我省做得比较好的休闲农业,应该是跟农业生产结合比较久的,比如采摘、电商、餐饮等等。而跟农业脱离太远的企业,发展较缓慢。
企业创造自己的特色,要做到三点:与农业生产结合、与乡村特色结合、与传统文化对接。整合资源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很考验企业能力。我认为,企业应该从以下几点来考虑:首先,作为休闲农业项目的经营者,要及时更新观念,大胆创新,不能将经营项目仅仅停留在对别人的模仿上,而是要打造自身特色。要努力提高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促使其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以高质量的服务吸引更多的人前来。还要掌握技术,创造自己的优势;其次,要打造特色品牌,与文化结合在一起。在对农业资源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将休闲农业与当地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相结合,为不同种类的休闲农业设置不同的主题,并根据不同的主题开发不同的观光产品,从而增加吸引力和知名度,形成独具特色的知名品牌;最后是要重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企业之间存在利益竞争,也存在资源互补,所以要团结一致,力争达到利益最大化。

文章已完
作者心情:这货来去如风,什么鬼都没留下!!!
如无特殊说明,文章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 没有相关文章!
发表我的评论

Hi,请填写昵称和邮箱!

取消评论
代码 贴图 加粗 链接 删除线 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