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是福建省省会,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闽江入海口,辖六县二市五区,158个乡镇,2477个行政村。是中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旅外华人和港澳同胞达250万人。总人口589.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7.6万人,耕地209.8万亩;山地1000万亩, 其中有林地面积951万亩,森林覆盖率45%;海洋面积1.1万平方公里,其中10米等深线浅海面积1116.07平方公里,滩涂面积641平方公里;全市水资源总量635亿立方公里,人均1.22万立方米。
福州市地跨中、南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6℃,无霜期326天,降水量1342.5mm,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常青,生物资源丰富,且地处东南沿海的省会开放城市,毗邻港、澳、台、海、陆、空交通便利,发展农业得天独厚,被称为”鱼米花果之乡”。据统计2000年共完成农业总产值217.4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60元。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己成为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增长和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了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目前己形成了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塑料、电子、建材、五金、工艺美术、皮革10大行业体系。一批”高精尖”项目己在乡镇企业落户。全市实施技改项目3740项,开发新产品143项,344种,技术进步率达45.3%。1999年全市己有乡镇企业数达11.52万家,从业人员99.28 万人。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1236亿元,出口交货总值226亿元。
福州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所辖市县为沿海经济开发区。1989年市政府推出10块农业综合开发区域。最近,国家外经贸部、国务院台办、农业部批准福州市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以科技开发为依托,以国家鼓励的农业利用的外资项目和出口创汇为导向,大力引进资金、良种和先进投标,着力发展名、特、优、新、稀农副产品,发展高效优质农业。将实验区办成福建省乃至华东地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农业高新技术的摇篮,信息网络、贸易流通的中心,对台交流的窗口和内外辐射的枢纽。近几年来,通过举办各类招商引资活动,外向型农业迈出新步伐。几年来,累计引进农业项目586项,实际利用外资6.1亿美元,台资项目324项,实际利用台资2.9亿美元,引进良种3600个品系。
人民生活向宽裕型的小康迈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实施扶贫攻坚计划,实施”造福工程”。1997年全市提前三年基本实现小康目标,成为全省最早实现小康的地市之一。在全市基本实现小康的基础上,我市组织实施宽裕型小康和农村小城镇建设,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进程。1999年全市农村宽裕型小康分值达43.6分。
福州海域辽阔、海岸线长1230公里,占全省的三分之一,沿海岛屿星罗棋布,浅海滩涂面积广阔,水质良好鱼、虾、贝、藻等渔业资源丰富,养殖捕捞业发达,是我国八大渔业基地之一。2000年,水产品总量146.3万吨。现有捕捞渔船1.4万般、21.5万吨、年捕渔量50万吨。为了养护和合理利用海洋渔业资源,保障海洋渔业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福州市大力发展养殖业,全市有海水养殖面积2.32万公顷,淡水养殖面积1.31万公顷。
名优特品种的养殖发展尤其迅速,淡水鳗养殖面积以达1101.65公顷,其中:日本鳗产量约占全世界的五分之一,烤鳗、活鳗的出口产值4.6亿元。拥有网箱13.9万个,其中大黄鱼7.69万个。罗源湾产的大黄鱼品质优良、肉质鲜美,深受市场欢迎远销全国各地。
福州还是亚洲最大的弹涂鱼养殖基地。尤其是琅歧岛的弹涂鱼个大味美(平均每只可达30克)营养极为丰富。
此外我市特产–茉莉花,经过深加工的茉莉花茶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远销全国各地。
福秸,色泽红润外观极为好看且果甜汁多,是家家户户过年必备之果。
闽侯檀香橄榄、永泰芙蓉李等土特产驰名中外,经过深加工的大世界橄榄、永泰李干更是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花卉生产是全国六大鲜花基地之一,仓山的建新镇被称为花卉之乡。1999年第二届北京农业博览会上,我市有24个品种获奖,约占全省的70%。
- 转载请注明来源:福州市农业发展概况
- 本文永久链接地址:http://www.8yp.com/fuzhounong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