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又称白榄、青果、黄榄,为橄榄科橄榄属植物,是热带、亚热带的名优水果之一。作为果树栽培的橄榄有橄榄和乌榄两种。我国南部是橄榄原产地之一。橄榄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北魏《齐民要术》中就有关于橄榄的记载。南北朝以前成书的《三辅黄图》载:“汉武帝元鼎六年……起扶荔宫,以植所得奇草异木。…龙眼、荔枝、槟榔、橄榄…皆百余本。”我国是世界上栽培橄榄最多的国家,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多属乌榄),其次为广西、台湾、四川、云南、浙江南部等。福建则以闽侯、闽清、诏安、南安、福安、莆田、永泰、仙游种植较多。闽侯的橄榄栽培面积和产量为全省最多。
橄榄营养丰富,含有17种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果肉富含钙与维生素C。据报道:每100g橄榄果肉含钙204~400mg,维生素C21.12~39.89 mg,蛋白质0.77~1. 2 g,脂肪6.55 g,碳水化合物
5.6~12.0g,叶绿素约30mg,类胡萝卜素7.52~8.05mg,总糖1.67~2.3%,还原糖0.49~0.75%,有机酸0.97~1.55%,可溶性固形物11.21~14.25%,单宁2.57%。橄榄仁含蛋白质16.64%,脂肪59.97%。橄榄花粉是驱除疲劳的保健品。橄榄核可以雕刻成工艺品,还可以制成活性炭。
橄榄果实除鲜食外,还可以制成各种盐渍品、蜜饯、果汁、果酱、果酒等加工品,如冰橄榄、拷扁榄、大福果、十香榄、去皮酥、咸橄榄、橄榄汁、橄榄果酱、橄榄酒、橄榄茶等。
闽侯县历史悠久,素有“八闽首邑”之称。位于闽江下游两岸,闽江、乌龙江、大樟溪三大水系流贯其中,年平均气温19.5℃,降水1673.9毫米,日照1959小时,无霜期240~320天,平原区年均相对湿度75~80%。优越的自然条件,形成了橄榄生长独特的生态环境,使橄榄成为全县果树的主栽品种和传统的特色名果,面积和产量,历年均居全省之首。1996年我县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评为“中国橄榄之乡”。
闽侯县种植橄榄历史悠久,早在唐朝已很盛行。据《新唐书》及《八闽通志》记载,唐朝时福州府在土特产贡品中就列上橄榄;民国版《闽侯县志》载:橄榄“出福州甘蔗洲,芋原八十里间,沿麓树之。”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对发展橄榄生产极为重视,加上橄榄生产技术的进步和普及、橄榄价格的提高,极大地推动了橄榄生产发展。据统计,1957年,全省橄榄产量8000吨,我县橄榄产量就达3760吨,占全省的47%;2006年,我县橄榄种植面积4.2万亩,产量1.1万吨,全县百亩以上连片的橄榄场有40多家,500亩以上连片橄榄园有11家,其中福建绿百合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海天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坑
军果场等3家橄榄园的橄榄面积均达到千亩。全县各类橄榄加工厂30多家,产品达80多种,其中规模较大的有福州大世界橄榄有限公司、振园实业有限公司两家企业。1990年,福建电视台在我县拍摄了《闽中橄榄》; 2002年,中央电视台在我县白沙拍摄了《橄榄寄情》节目。截止2006年,我县先后成功举办了5届橄榄节。2007年9月14日,闽侯县橄榄行业协会正式成立了,这标志着闽侯县橄榄产业化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目前,我县橄榄的主要品种有惠圆、自来圆、长营、檀香等四大品种。由于长期实生苗繁殖而引起自然变异,近年来,我县境内发现长营变异品种——甜榄,其肉质脆,纤维极少、汁多,味香无涩,回甘较好,品质上等,是目前市场上最受消费者青睐的鲜食品种,其价格每50公斤都在1500以上,甜榄将成为鲜食橄榄的主力,成为拓展橄榄市场新的增长点。自2005年以来,我县开展了橄榄优良单株的选育,举办了闽侯县优质橄榄鉴评会。2006年9月9日,在我县乡亲火箭专家黄春平、北大教授林忠平及县领导和热心人士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县选送的具有福州特色的橄榄、福橘、茉莉花三种农作物的组织培养株,搭乘“实践八号卫星成功上天,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将尝到优质的太空橄榄。
橄榄药用价值很高,其根、果、仁、核均可药用。根:涩、微温,祛风、行气、止咳、止痛、散胸积气,治背筋酸痛、胸部积伤闷痛;果:治久咳、喉炎、骨鲠。《增补本草备要》记载橄榄能“清咽生津,除烦解酒”。《本草纲目》记载橄榄能“治咽喉痛”。
《日华子本草》记载橄榄有“开胃、下气、止泻”的功能。橄榄的果实在医疗保健上,常用作清凉甘缓之剂。
其性味甘酸涩平,主治功用为解毒生津、清肺利咽,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烦渴、咳嗽吐血,肠炎痢疾、解河豚毒及解酒等。
现代研究表明,橄榄还具有降压、降脂、抗癌、抗肝毒、抗菌消炎的作用;已制成药品有橄榄清咽含片;各类中医书籍中有关橄榄的药方不下30种。
闽农网提供福州橄榄原批发批发,欢迎来电咨询。- 转载请注明来源:福州橄榄
- 本文永久链接地址:http://www.8yp.com/gan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