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田马蹄笋

  • 地理位置: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
  • 供应周期: 4月上旬-11月下旬
  • 地标产品
  • 年总产值1.2 亿元
  • 年总产量5 万吨
  • 销售区域:全国

产品介绍

   马蹄笋[1], 又名绿笋(Bambusa oldhami),是绿竹幼苗期,属禾木科慈竹属,为合轴型从生竹,是我国南方优良的笋、材两用竹种,因其笋形似马蹄,故称“马蹄笋”。马蹄笋性喜湿润,不耐严寒,要求年平均气温在18-20℃之间,最低温度不低于-5℃,无霜期短或基本无霜方可越冬,降雨量要求在1400-2000mm,要求种植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酸碱度适宜(PH值4.7-7)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的砂质土壤或砂质土,在海拔400米以下方可种植,土壤以黄红土壤为好,同时要求种植地的水源充足。生长在以武夷山脉闽江中游古田县黄田镇双坑村为中心的方圆10公里范围云雾缭绕的闽江两岸的“黄田马蹄笋”是马蹄笋中的佼佼者。

 

产业布局

   福建省古田县黄田镇[2]是马蹄笋种植大镇,镇区内海拔200米以下的山地全部被开发种植绿竹(马蹄笋),全镇有3.2万亩绿竹林位于闽江中游两岸,种植户达7000多户,年产“黄田马蹄笋”近5万吨,产值1.2亿元人民币。
黄土镇政府已将“黄田马蹄笋”申报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并于2007年申报发布了“黄田马蹄笋”的地方标准DB35/724-2007,为“黄田马蹄笋”生产规范化、标准化提供质量保障。2008年7月,古田县“黄田马蹄笋”获批“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为黄田镇第一个具有“中国地理标志”的农产品。2007年黄田镇政府申报“黄田马蹄笋种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成功,建成国内最大的2000多亩马蹄笋农业标准化种植基地,新建示范村2个,科技示范户150户。随着“黄田马蹄笋”种植业的发展,镇内陆续建设投产了以“九龙江马蹄笋专业合作社”、“大拇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代表的27家马蹄笋深加工企业。镇政府通过组织生产能手传授经验,聘请国内外真空冷却、农副产品保鲜专家提供研究指导,使“黄田马蹄笋”栽培管理模式更加标准,基地生产更加巩固,产品加工更加精深,品牌效应更加凸显。
经过几年的市场开发,黄田镇的鲜笋与笋干已进入浙江、江苏、上海、新疆等十几个全国大中城市的各大市场,远销港、澳、台以及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镇内有316国道贯穿,外福铁路古田火车站和千吨水运码头抵邻,交通十分方便,现已建成闽江中游唯一的马蹄笋批发交易市场。目前,黄田镇正积极申报“中国马蹄笋之乡”。

 

历史故事

   黄田镇栽培马蹄笋历史悠久,史上记载,早在唐朝就有先民对马蹄笋进行培植、驯化和小规模试种,至今演变为农家常年上等佳肴。相传“马蹄笋”为清乾隆皇帝御封而得名,并指定此笋制成的干品为朝廷贡品,黄田镇内的“一岗岭”也因种植马蹄笋,被御赐“马蹄岭”的名称。
古田县黄田镇在种植马蹄笋项目上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地处闽江沿岸海拔200m以下的坡地,水口水库人工湖形成的空气暖湿小气候(年平均温度20℃,常年温度在0℃以上,基本没有霜冻期;降雨量适中,年降水量1417-1573mm;年平均相对湿度73.5%;年日照1943h),火山凝灰熔岩风化的黄红砂质土富含钾、铁、硫等矿物元素和无“三废”污染的地下水源,为绿竹(马蹄笋)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以致“黄田马蹄笋”的味道和营养比其他地方生长的同类产品有着独到之处,成为“集日月山川之灵气,聚清风云雾之精华”的天然产物。

文章已完
作者心情:这货来去如风,什么鬼都没留下!!!
如无特殊说明,文章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 转载请注明来源:黄田马蹄笋
  • 本文永久链接地址:http://www.8yp.com/huangtianmatisun/

  • 没有相关文章!
发表我的评论

Hi,请填写昵称和邮箱!

取消评论
代码 贴图 加粗 链接 删除线 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