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福建有话说!

近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闽政办〔2018〕17号)出台

《意见》说了些啥?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闪亮登场

第一,明确总体要求!

到2020年,全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2%,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3.2:1以上;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和装备取得较大突破,行业整体素质显著提升,支撑农业现代化和带动农民增收作用更加突出,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7%,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第二,优化结构布局!

推进向优势产区集中布局。围绕茶叶、蔬菜、水果、畜禽、水产、林竹、花卉苗木等优势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制定各地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引导加工产能向农产品主产区、优势区和物流节点集聚,打造专用原料、加工转化、现代物流、便捷营销融合发展的产业集群。

加快农产品初加工发展。加强粮食、水果、蔬菜、茶叶、食用菌、畜禽、笋、花卉、水产和中药材等主要农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减少产后损失。

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适应市场和消费升级需求,围绕我省特色农产品,鼓励引导龙头企业重点攻关精深加工技术,以方便食用、健康养生、提取功能性物质等为目标,积极开发保健功能食品、旅游休闲食品、化妆品、中成药等产品。

鼓励传统主食产业化发展。深入开展主食加工提升行动,拓宽主食供应渠道,开展主食加工规范化生产示范,加快培育主食加工示范企业,积极打造质量过硬、标准化程度高的主食品牌。

加强农产品综合利用。不断挖掘农产品加工潜力、提升增值空间。

第三,发展多种业态!

打造特色农业全产业链条。按照“优化一产、深化二产、强化三产”的要求,加快构建茶叶、蔬菜、水果、畜禽、水产、林竹、花卉苗木七条产值过千亿的特色农业全产业链。

创新模式和业态。推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产品加工业深度融合应用,培育发展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农产品加工新模式。

推进加工园区建设。立足当地特色优势产业,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集标准化原料基地、集约化加工、便利化服务网络于一体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和特色加工小镇,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第四,加快转型升级!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围绕农产品加工重点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前沿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组织实施一批科研攻关项目。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充分利用“6·18”等平台,促进加工技术、工艺等供需对接。

强化农产品加工品牌企业培育。确立企业主导地位,把打造一批具有福建特色、有较强影响力的农产品加工品牌企业作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首要任务。

加强人才队伍培养。整合社会培训资源,部门协作统筹安排,加快培育一批经营管理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生产能手和技能人才。

第五,完善政策措施!

加强财政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购置仓储烘干设备,按规定享受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完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

落实税收政策。落实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办法,省财政厅和国税局要积极推进试点工作开展,及时调整有关政策;省农业厅、林业厅、海洋渔业厅等相关部门要积极宣传,引导有关行业充分利用好政策。

强化金融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为农产品生产、收购、加工、流通和仓储等各环节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

改善投资贸易条件。支持社会资本依照相关规划和规定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

落实用地用电政策。农产品加工用地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度计划用地指标给予优先安排。

第六,加强组织保障!

完善工作机制。各市、县(区)要把农产品加工业摆在重要位置,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目标考核内容,健全农产品加工的管理体制机制,将农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完善统计制度。各级农产品加工主管部门要做好农产品加工统计分析工作。

强化公共服务。推进农产品加工投资贸易、展示展销平台建设,加强政策咨询、融资信息、人才对接等公共服务。

营造良好氛围。借助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强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公众营养膳食科普知识宣传。

文章已完
作者心情:这货来去如风,什么鬼都没留下!!!
如无特殊说明,文章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 没有相关文章!
发表我的评论

Hi,请填写昵称和邮箱!

取消评论
代码 贴图 加粗 链接 删除线 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