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白茶

地理位置: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市
供应周期: 4月上旬-5月中旬
年总产值:2.4 亿元
年总产量:4360 吨
销售区域:全国

 

产品介绍

 

 

建阳白茶又称水吉白茶,是福建传统名茶。其主要产品有寿眉、贡眉、白牡丹和白毫银针。外销市场主要是港澳和东南亚等地。近年出口250吨左右,每吨均价约3600美元。
品质特点:建阳市最独特的外销传统名茶。具有明目清心、清热解暑之功效,其色、香、味、形独树一格,产品品质优良,丽久不衰,深受台、港、澳地区及东南亚各国华侨的喜爱。全市现种植白茶近万亩,年产量200吨。

 

 

产业布局

 

 

建阳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光热资源丰富。冬短夏长,气候宜人,静风多,温差大,雨季集中。年平均气温18℃,无霜期282天,年平均降雨量1700——2400毫升,年平均日照1802小时,适宜动植物生殖繁衍,有“嘉禾之乡”的美称。建阳丘陵山地面积30.58万公顷,占总面积90.4%;耕地面积3.1万公顷,其中水田面积2.87万公顷,草场面积2.26万公顷,其中可利用面积2.19万公顷,年理论载畜量3.04万标准黄牛单位。土壤类型有红壤、黄壤,土层深厚、肥沃。

 

 

历史故事

 

约清朝乾隆37年至47年(1772-1782年),建阳白茶由肖乌奴的高祖创制。从产品创始到商品形成,大体历经二三十年。早期白茶是以当地菜茶幼嫩芽叶采制而成,由于创制于建阳县漳墩南坑,因此俗称“南坑白”或“小白”,因其满披白毫,又称”白毫茶”。左宗棠(1812-1885年)所称“白毫”就是道光(1812年)后由水吉集散的南坑白茶。民国18年(1929年)《建瓯县志》所载:“白毫茶,出紫溪里”(当时,南坑属紫溪里,今漳墩镇、回龙乡)。道光年间,白毫茶开始远销甘肃等西北地区。道光九年《1823年)“百斤纳税银一两”。此后随着侨销的发展白茶大量向东南亚输出。蒋着《云寥山人文钞)(1851年)写道:“~一欧宁之水吉,自踏庄赴广。茶市之盛,不减崇安。”同治7年(1868年)后,中国白茶大量销往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泰国和香港等地。

文章已完
作者心情:这货来去如风,什么鬼都没留下!!!
如无特殊说明,文章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 转载请注明来源:建阳白茶
  • 本文永久链接地址:http://www.8yp.com/jianyangbaicha/

  • 没有相关文章!
发表我的评论

Hi,请填写昵称和邮箱!

取消评论
代码 贴图 加粗 链接 删除线 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