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县食用菌着力打造全产业链 实现年产值2亿元

罗源县人工种植食用菌始于1977年,青龙湖镇庙耳岗村1997年的大规模种植是房山区食用菌产业化生产的开端。从2012年起,罗源县级财政每年安排1500万元支持支持食用菌等六大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2014年食用菌产业扶持资金预计达500万元。经过近年的发展,罗源县食用菌产业逐步形成了“一县一品”的地域特色,产业链条日趋完善,产业发展层次不断提升。

2K7V)64QCBTVJQHJV39V~%O

罗源县起步镇是第一批省级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发展3年多来,以食用菌产业为主导,形成了“统一制种—分户生产—产品加工—统一销售—生态循环”的产业链。每年种植秀珍菇4000多万袋、海鲜菇400多万袋,实现年产值2亿元以上。

如何让食用菌产业进一步强化抗灾能力、提升品质?如何避免丰期产品积压滞销,增加产品附加值?起步镇正在寻找一条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补上基础设施的短板

起步镇地势低平,两大溪流在此汇合。去年台风“苏迪罗”带来的暴雨致使溪水猛涨,菇农损失惨重。痛定思痛,起步镇决定先补上基础设施的短板。

一年来,罗源水利、交通等部门投入3594万元,完善基地防洪堤、桥梁等基础设施。2015年,罗源县又为大棚、冷藏库、食用菌精深加工等项目申报了6项省级专项补助,获得补助资金200万元,县里投入资金4429万元。

在上长治村食用菌核心种植区内,钢构大棚集中连片。“连最后的几家竹木菇棚也都改造建成钢构大棚了。”起步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林雅贞介绍,标准化钢架大棚建设省市县每亩配套补助3万元,能为菌菇抗风雨,还保质增产,投入虽大但产出比可观。目前,创业示范基地内建有钢构大棚600多亩。

  物联网 “指点”菌菇成长

去年,作为省农业厅对10个建设成效显著的省级农民创业园(示范基地)进行资金补助的对象之一,罗源开始搭建物联网项目平台。百谷管理员张建樟向记者展示了这个智能运行界面:“菇房里分别安装二氧化碳、温度、湿度、光照的感应视频探头,通过四合一传感器,连接到控制室,并通过手机下载APP,可随时随地检测到相关数据,只要在电脑前或手机上动动手指,系统就能根据指令适时调节参数。”

除了省级资金补助,县里还给予每家企业10万元的农机补贴支持,企业纷纷建起了物联网。

今年,罗源将全面完成“四平台一基础(农产品质量安全平台、物联网系统平台、农产品展示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和公共基础设施)”任务,同时推进农民创业园服务中心和食用菌研发中心建设。自去年开展“三品一标”认证以来,罗源秀珍菇获农业部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并有19个产品获得无公害和绿色食品认证。

  延伸产业链增加中高端供给

近年来,罗源大力推动“菌种生产、菌包加工、产品销售、废包回收”专业化生产模式,完成16条菌包生产线,鼓励龙头企业建设食用菌产品初加工和废菌包加工循环利用等项目。

去年,创鲜科技公司接洽台商,引进“菇类杀青速冻深加工”项目。今年7月,在秀珍菇售价不足3元时,该公司将5吨秀珍菇经高压蒸汽蒸煮迅速熟透,放入超低温冷冻室,最大限度锁住鲜味。冷冻菇销往台湾,用作即食休闲食品或菇类罐头等原料。“实现精深加工,才有远景。”公司负责人钟则銮说。

据悉,去年冬天,基地内部分企业反季节秀珍菇试种成功,冬菇的爆发力、市场认可度及稳定的价格,让菇农信心倍增。今年下半年,菇农们准备进行地热加温菇棚改造,强化抗低温能力,以便大面积种植,填补冬春季市场空缺。

文章已完
作者心情:这货来去如风,什么鬼都没留下!!!
如无特殊说明,文章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 没有相关文章!
发表我的评论

Hi,请填写昵称和邮箱!

取消评论
代码 贴图 加粗 链接 删除线 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