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绿竹笋又称马蹄笋、绿笋,主产地福安、赛岐,产于夏季,质嫩味美,甜脆可口,清暑解渴,是盛夏酒筵的八闽山珍之一。已有400多年栽培历史,独创“清水白玉笋”罐头,销往国内外市场。 2011年,福安约3万农户参与绿竹生产,绿竹面积达5.5万亩,年产绿竹笋1.2万吨,产竹材1万吨,年产值达1.2亿元。
“睏,莫够盹;食,莫够笋”。一句福安俚语,透出了一个信息:对福安人来说,笋是最好吃不过的食物哩!同时,这句俚语也是对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食)无竹(笋)”警句的最好诠释。
福安的笋,哪一种最好吃呢?当然是绿竹笋喽!谓予不信,有权威人士论证:福安绿竹笋,在全国同类食用笋中品质最佳!这是南京林业大学教授王福升在“全国首届绿竹(笋)文化节”期间,召开的“绿柱产业优化提升论坛”上说的。王教授的话,你可理解为崔永元主持节目——实话实说,完全没有夹带任何的私货。
世界真奇妙,不说不知道。在全国,其它地方也产绿竹笋,但与福安的相比,那简直是嫫母比西施——不在一个档次哩!这主要是因了土壤、水质、地域、气候等诸多条件的差异,非人力可左右也。
福安绿竹笋,清甜鲜美、质地脆嫩、味道可口,而且在生长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农药,是一种无污染粗纤维的纯天然绿色食品,在数量、质量上高于其他产区。为此,由福安市竹业协会申请注册的“福安绿竹笋”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于2011年9月20日获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批准,这给“福安绿竹笋”这一传统产业发展向集约化、多元化方向转变插上了翅膀。
近日,记者从福安市竹业协会了解到,目前全市现有竹笋加工企业6家、竹制品加工企业12家,第二产业产值达到1.8亿元。第三产业发展也较快,笋制品销售在全国16个城市建立了连锁销售网点,年可销售笋制品约4600吨,产值达到1.2亿元。用绿竹材生产纤维初加工产品,年可加工竹材5万吨,年产值6000万元,加上其它绿竹材加工产品的销售,第三产业产值达到1.4亿元。全市绿竹产业产值可达6.8亿元,同时可解决4.5万人就业问题。
福安市现有绿竹面积10.5万亩,已全部进入盛产期,年产绿竹笋19200吨,年产竹材157500吨,第一产业产值在3.6亿元,竹笋生产主要以鲜食为主,主要笋产品除供应本市和周边县(市)外,还销往浙江、上海、广东、山东、香港、台湾等地,以福安绿竹笋为原料生产的“清水白玉笋”罐头、沙拉绿笋等软包装笋制品及绿竹笋干等系列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受到消费者的欢迎。除竹笋加工外,全市可加工绿竹材15.7万吨,主要用于加工竹纤维、造纸、建筑、食品竹签、竹工艺品等。
福安绿竹产业已形成一个朝阳特色产业。近年来福安市委、市政府对竹业产业发展非常重视,把它作一个特色产业来抓,每年拨专项资金给予扶持,并加大品牌宣传力度。举办了两届“福安绿竹笋文化节”,有效地推动福安绿竹对外的影响,同时加大品牌建设,2010年福安市人民政府授权市竹业协会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报“福安绿竹笋”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作为福安绿竹笋的公共品牌,取得成功。到2015年该市绿竹发展面积达到15万亩,面积、产量均保持全国第一。
- 转载请注明来源:福安绿竹笋
- 本文永久链接地址:http://www.8yp.com/lvzhus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