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田马蹄笋

马蹄笋, 又名绿笋(Bambusa oldhami),是绿竹幼苗期,属禾木科慈竹属,为合轴型从生竹。“黄田马蹄笋”生长在以武夷山脉闽江中游古田县黄田镇双坑村为中心的方圆10公里范围云雾缭绕的闽江两岸。

黄田马蹄笋

黄田马蹄笋耳

注册号:4914014

商 品:新鲜马蹄笋

注册人:古田县黄田镇企业管理站

注册时间:2007年6月28日

“黄田马蹄笋”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选取三颗大小各异的笋形,点缀竹叶共同作为主图,展现马蹄笋的外形特征,独一无二;并以“黄田马蹄笋”中文文字、汉语拼音字母共同组成商标图案,使该商标产业、产地都一目了然。商标标识简约而内含深意,说明“黄田马蹄笋”是自然、生态、健康、绿色的产品,承载着“黄田马蹄笋”悠久历史和美好未来。

 

万亩竹林,满山青翠,风吹叶摇,竹浪起伏。六月的清晨,天才蒙蒙亮,万亩竹林中,一个个身影寻寻觅觅,时而弯腰摸索,时而挥锄松土,这是古田县黄田镇的农民正在收获埋藏于黄土中的绿色财富。

芊芊翠竹,已成为黄田镇农民发家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2007年6月28日,古田县黄田镇成功注册“黄田马蹄笋”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黄田马蹄笋”终于走出大山为人所知。这座库区移民小镇在青山翠竹中,为自己找到了一条新兴的支柱产业。

 

品质优越声名远播

青山环绕,绿水长流。依山傍水的黄田镇栽培马蹄笋历史悠久,据介绍,早在唐朝时期,古田县黄田镇一带发生饥荒,当地群众发现闽江边生长一种绿竹,其竹笋肉质莹白、口感脆嫩、清甜可口,便将其挖出充饥。事后,由于笋肉细嫩,味道鲜美,于是当地的农民便模拟其野生的生长地形、土质和环境进行培养、驯化和小规模的人工种植,绿竹便在黄田镇的闽江两岸逐渐多了起来,成为黄田镇的一大特产。

经过几代农民的艰苦探索与实践,绿竹产量逐渐提高,村民在各自房前屋后种绿竹也逐渐多了起来,但规模始终不大,村民除满足自家食用外,只有小部分马蹄笋会被送到集市上卖,换取盐、醋等日常用品。1997年,黄田镇开始大规模种植马蹄笋。

由于该镇地处闽江沿岸海拔200米以下的坡地,闽江之水环绕,雾气升腾,空气湿润,境内年平均温度20℃左右,基本没有霜冻期,使“黄田马蹄笋”的上市时间比其他产地提前一个月,结束时间比其他产地推迟两个月,从5月一直延续到11月,笋期长达半年;火山凝灰熔岩风化的黄红砂质土富含钾、铁、硫等矿物元素和纯净地下水源,为马蹄笋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以致“黄田马蹄笋”的味道和营养比其他地方生长的同类产品更为清甜可口,成为“集日月山川之灵气,聚清风云雾之精华”的天然产物,为世人所熟知。

 

政策扶持 产业崛起

黄田镇现有马蹄笋种植面积达3.2万多亩,如何将产品优势变成商品的优势、经济优势,树立起人人知晓的好品牌,成为黄田马蹄笋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

“抓规模、搞技术、创品牌”。近年来,在古田县移民开发局和上级库区移民部门的大力扶持下,黄田镇党委、政府依据自身在气候、种植等方面的优势,将马蹄笋产业定位为农民增收、促进农业产业升级的突破口,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协调资金贷款,鼓励农民加大生产规模。大力推动马蹄笋生产标准化,建设马蹄笋标准核心示范区2000多亩,带动马蹄笋生产。加强质量监管,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定颁布实施《黄田马蹄笋》省地方产品标准。助推“公司+合作社+基地”的发展模式,以龙头企业带动,打破马蹄笋种植、销售单打独斗的局面。加大开发马蹄笋精深加工项目,致力于在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实现专业化,形成良性发展的产业链。

同时,还建立县、镇、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推广新技术,新成果。村级建有马蹄笋科技小组,在各村都培养种植示范户和生产示范片,组织生产能手传授经验,总结出“绿竹母体分离、深穴堆肥、季节定植、定期抚育、适时采收”的栽培管理模式。聘请国内外享有盛名的真空冷却、农副产品保鲜专家提供保鲜技术指导,延长马蹄笋的保鲜贮藏时间。完善全镇科技协会,通过互联网实现生产与市场的直接交流,为种植户搭建起覆盖几十个省的信息平台,现全镇60%以上的马蹄笋通过这一途径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日本、韩国。

“现在农民种植方式更规范了,马蹄笋的质量和产量也不断提高,”黄田马蹄笋”依靠良好的品质闯出了自己的名牌。”黄田镇企业服务中心负责人王剑锋告诉记者,在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黄田马蹄笋”凭借着明显优于其他马蹄笋产区的优秀品质和鲜美的口感铸造了“黄田马蹄笋”人人称道的金字招牌。

2007年4月29日,黄田镇申报“黄田马蹄笋种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成功,建成2000多亩国内最大的马蹄笋农业标准种植示范区。

2007年6月28日,“黄田马蹄笋”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荣获国家工商总局认证。

2012年12月,“黄田马蹄笋”获宁德市知名商标称号。

品牌带动 富农兴企

山山青竹翠,家家财富来。“从前,黄田镇种马蹄笋的人并不多,种植只是为了满足自家食用,没想到现在我们可以靠种植马蹄笋发家致富。”黄田镇双坑村村民陈由新对记者说,他算是比较早种植马蹄笋的了。十几年前,这个聪明农村汉子在卖笋时琢磨,既然笋好吃、有市场,为什么不大规模种植。于是他在别人尚未大规模种竹前,开发荒山近10亩,种竹150多株,并将种竹如种菜一般精耕细作,科学施肥。三年后,竹笋进入盛产期,他成为村中的致富典型。如今,陈由新的马蹄笋种植面积达60余亩,并被纳入种植示范基地,他也成为黄田镇首屈一指的种植大户。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像陈由新这样看到马蹄笋发展前景的农民并不在少数,这些率先依靠种植马蹄笋发家致富的人带动了全镇群众掀起开荒种竹的高潮。

得益于优质品牌的带动,近年来,黄田马蹄笋的价格逐年提高,仅此一个项目农民年人均收入增加2000多元,同时还带动一批马蹄笋深加工企业发展壮大。九龙江马蹄笋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现有社员100多人。“我们与基地社员农户签订定购合同,对马蹄笋实行保护价收购,笋加工材料均来源于基地社员和其他农户。”九龙江马蹄笋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新友告诉记者,全镇现在有27家马蹄笋深加工企业,还有粗加工作坊100多家。企业的发展壮大不仅解决了马蹄笋产品量多卖难问题,还直接提高了产品的收购价。据介绍,加工企业出现后,农民手中的马蹄笋收购价每公斤平均提高了0.4至0.6元。

目前,黄田镇3万余亩山地几乎全部被开发种植马蹄笋,年总产量近4万吨,产值达1.2亿元。全镇80%以上的村民都有成片开发的竹山,多者种植五、六十亩,少者也有八、九亩。近年来,由于黄田镇宜种竹的山地基本上都被开发,许多村民纷纷转向闽江沿岸的南平、尤溪等地承包和合作开发笋山,黄田人依靠马蹄笋产业走出了自己的发展之路。黄田马蹄笋成为黄田镇的“绿色银行”,漫山遍野的绿竹成为农民的财富来源。

闽农网提供黄田马蹄笋原批发批发,欢迎来电咨询。
文章已完
本文主题:黄田马蹄笋批发,黄田马蹄笋价格多少钱一斤
如无特殊说明,文章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 转载请注明来源:黄田马蹄笋
  • 本文永久链接地址:http://www.8yp.com/matisun/

  • 没有相关文章!
发表我的评论

Hi,请填写昵称和邮箱!

取消评论
代码 贴图 加粗 链接 删除线 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