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清特产之三宝

橄榄
橄榄
橄榄是闽清三宝之一。橄榄又名青果,是南方特有的亚热带常绿果树之一,因果实尚呈青绿色时即可供鲜食而得名。又称谏果,因初吃时味涩,久嚼后,香甜可口,余味无穷,比喻忠谏之言,虽逆耳,而于人终有益。

橄榄富含钙质和维生素C。我国是世界栽培橄榄最多的国家。受温度、湿度制约,只适宜于我国东南沿海热带、亚热带薄霜气候区种植的橄榄,在闽清已有近千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并呈区域、规模发展的态势。主要品种有:檀香、惠园、自来园、长营等,其中以鲜食为主的檀香橄榄为果中极品。其果小而圆,肉厚而质脆,始偿稍带苦涩,嚼后清香甘甜,回味绵长。自唐代以来,被列为贡品。

目前,闽清的橄榄种植规模已达4万亩,年产量5000吨。随着投产面积的扩大,其产量将逐年递增。

粉干

粉干
早年间,梅溪源头的五都也就是现在的闽清县塔庄镇有个村落,依山傍水,是个鱼米之乡,那里的村民讲究饮水,都在自家的房前屋后掘口井,井水象溶进了香茶,清香可口,所以乡间把这村一子起名叫“茶口”。

传说很久以前,梅溪源头的五都也就是现在的闽清县塔庄镇茶口村有个财主,家人每天吃不完的饭都倒进房前的一条小溪流走。小溪的下游有一个穷苦的村民见到了,心疼得很,就用竹筐把米饭打捞起来搓成米团晒干藏在缸里,青黄不接时拿出来用水煮后切成片,再下锅煮了吃。有一天他亲戚来到家里,那村民就用“米干片”请客,客人觉得很好吃,就想加工一种大米做的点心,扩大生意门路。于是,他选了好米磨成浆,压成粉团,搓成棵,用井水煮,挤压成粉丝,然后晒干就成了现在的粉干。从此,该手艺便传开了。

郑和下西洋时曾带粉干,受到海外人士的赞赏。以后华侨归来探亲,经常都捎去这粉干,粉干便名扬四海了。

闽清糟菜

糟菜

闽清糟菜,远近闻名,色香味俱全,风味独特,不仅是可口的家常小菜,也是迎宾待客的席上佳肴。这种“名菜”是谁发明的呢?出人意料,最先腌制糟菜的不是人,而是猴子。

闽清上四都的白岩山上,有户农民在自家的菜园中安上机关圈套,想逮野猫、山兔之类,谁想竟把一只猴子也套上了。当这户农民赶到时,猴子已挣脱逃跑了。猴子知道这圈套是人张罗的,便起了报复之心,把农民菜园的萝卜、芥菜拔个精光,放在悬崖顶上晾晒着,晒干后,用一种带咸酸味叫普连盐的小树的种子和泥搓软,腌藏在砍下的毛竹里头,表面用黄泥封紧,乱草遮密。毛竹里的的腌菜陆续被山下人家发现了。人们尝到别有风味的“酸甜菜”,都赞不绝口。

这稀奇事传开了,大家深受启发,也学猴子的腌菜方法加工出更香甜可口的腌菜来,因主要用红糟腌,故俗称“糟菜”。

文章已完
作者心情:这货来去如风,什么鬼都没留下!!!
如无特殊说明,文章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 转载请注明来源:闽清特产之三宝
  • 本文永久链接地址:http://www.8yp.com/minqingtechan/

  • 没有相关文章!
发表我的评论

Hi,请填写昵称和邮箱!

取消评论
代码 贴图 加粗 链接 删除线 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