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8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在福建省宁德市举办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商标富农工作座谈会,地理标志商标助推精准扶贫的“宁德经验”向全国正式推广——
2017年6月29日至7月1日,世界地理标志大会在扬州召开,福建省宁德市人民政府作为中国唯一地方政府受邀参加大会,作了题为《发挥政府职能推进地标产业发展》的发言,向世界各国与会代表介绍宁德市近年来运用地理标志商标助推精准扶贫的经验做法、成效和启示,“宁德经验”再获关注和推广——
2017年12月,“创新地标扶贫机制”被确定为宁德市政府向福建省政府申报的正向激励的两个项目之一,并在评审中获得福建省全省第五名——
截至目前,宁德市已核准注册了64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居全国设区市前列,其中地标驰名商标8件,居全国设区市首位,分别是柘荣太子参、古田银耳、福鼎白茶、坦洋工夫、福鼎槟榔芋、天山绿茶、霞浦海带、宁德大黄鱼。
2017年8月25日,国家工商总局在江苏盱眙召开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地理标志商标精准扶贫经验交流会,宁德市受邀参会并作经验交流。
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组织新华社等8家中央媒体到宁德市采访报道地标扶贫“宁德模式”。多地先后组织党政代表团赴宁德市考察学习地标扶贫工作。
地标精准扶贫的“宁德经验”为何持续受到这么多的关注,并在全国推广呢?
“宁德经验”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辐射广:地标产品基本覆盖了宁德市水产、茶叶、农产品等重点农业领域,惠及人口近300万,占全市总人口89%,尤其是对于工业和第三产业较为落后、农业资源又比较丰富的山区县来说,地理标志商标,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用大:随着商标品牌效应日益凸显,为宁德市增加了一张张厚实靓丽的城市新名片:福安、福鼎市入选“全国十大产茶县(市)”;蕉城区被授予“全国重点产茶县(市)”“中国大黄鱼之乡”称号;古田县荣获“中国食用菌之都”称号、福安市荣获“中国特色笋之乡”称号;柘荣县被评为“中国太子参之乡”;福鼎市被评为“中国白茶之乡”、“中国鲈鱼之乡”;霞浦县被评为“中国海带之乡”、“中国紫菜之乡”。
效益好:据不完全统计,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前后其产品价格平均提高了50.11%,从事地理标志商标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农户人均年收入达1.4万余元,宁德市全市农民收入55.3%来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地理标志已成为宁德市农民主要收入来源。柘荣太子参、古田银耳、福鼎白茶、坦洋工夫、霞浦海带海参、宁德大黄鱼等地理标志已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为宁德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注入新的动能。
宁德市工商局总结了宁德经验的主要做法——
在培育过程中做到“五个精准”。即:精准谋划,挖掘地标资源,先后形成了28份专题报告;精准定位,选好地标,发挥地标的龙头示范作用;精准培育,建立梯队原则,即培育一批,申报一批,认定一批;精准保护,规范使用管理,打击侵权行为;精准推进,以点带面,扩大地标扶贫辐射效应。
在机制创新中突出“五个重点”。即:创新政府主导机制。市县两级政府均出台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鼓励政策,对新核准注册的地理标志商标和地标许可企业进行表彰、奖励;创新工商策划机制。工商部门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政企达成共识,统筹推进各类生产要素向商标品牌企业聚集,促进地标及时成功认定;创新协会管理机制。协会采取“统一标识、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动态许可授权等方式,促使企业规范使用地理标志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保证地理标志产品质量;创新行政保障机制。通过开展商标授权经营管理、指导开展商标国际注册等方式,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严格依法保护地理标志商标注册人、使用人的合法权益;创新宣传推广机制。建立媒体宣传报道、政府搭台推广、活动赛事推介等多渠道、多角度、多形式、全方位的宣传机制,提升地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 转载请注明来源:宁德模式:地理标志商标助推精准扶贫
- 本文永久链接地址:http://www.8yp.com/nd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