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农业板块涨势强劲
1.1 市场走势:农林牧渔指数走势良好
随着2015年逐渐进入年中,农林牧渔指数以高于大盘的涨幅交出靓丽的答卷,从截至5月22日数据来看,农林牧渔指数自年初以来上涨88.33%,上证综指上涨44%,农林牧渔指数涨幅远高于大盘。分月来看,在年初的政策利好预期下,农业板块2015年开局良好,1月以10.7%的涨幅远超大盘走势。2月农林牧渔指数跑输大盘,上涨2.3%,同期上证综指上涨3.11%。3月在畜禽产业链整体走高的带动下,农业板块再次强势超越大盘走势,上涨21%。4月涨幅有所回落,但也达到12%,连续4个月的上涨大幅抬高了农业板块的重心。5月以来,农林牧渔指数持续以强于大盘的走势大幅上涨创出新高。
1.2 二级行业:畜禽产业链表现较好
从农业二级行业的表现来看,2015年上半年在普遍上涨的基础上,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板块分化。截止5月22日,动物保健板块涨幅为153%,是涨幅最大的二级行业,其次是饲料上涨100%、农产品加工上涨97%,而同属于畜禽产业链的畜禽养殖则涨幅偏低为70%。可以看出,国内畜禽产业链已经逐步复苏,但产业链中的上游板块率先复苏,行业好转传导至养殖企业的速度相对偏慢。另外,上半年种植业板块涨幅偏小,为64%,较其他二级行业和农林牧渔指数涨幅偏低。
1.3 价格走势:主要农产品价格稳中偏弱
虽然农业指数表现较好,但2015年上半年主要农产品价格走势稳中偏弱运行。在我们统计的14个主要农作物及饲料原料价格走势中,6种作物价格上涨,8种作物价格下跌。截止5月22日,玉米涨幅最大,为3.54%,油脂类价格也普遍小幅上涨,其中豆油价格上涨2.78%,菜油和棕榈油价格也小幅上涨。在下跌的品种中,以粕类价格跌幅较大,其中豆粕价格下跌15.86%,自3364元/吨下跌至2831元/吨。DDGS价格下跌12.93%,棉粕和菜粕价格也小幅下跌。
另外年初至5月22日,国内油料作物大豆和油菜籽价格也双双下跌,其中大豆价格下跌7.85%,跌幅较大。上半年国内粮食作物价格相对稳定,除玉米价格上涨3.54%外,稻谷、小麦价格相对较为稳定。整体来看,上半年主要农作物价格稳中偏弱运行。
在主要禽蛋类价格走势方面,上半年以下跌为主,其中鸡蛋价格跌幅最大,达到19.56%,其次是猪后腿肉价格下跌3.1%。上半年国内牛羊肉和鸡肉价格也小幅下跌。
2. 行业影响因素分析:政策支持、供给宽松、需求好转
2.1 政策:春风频频吹来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也是受政策影响很大的行业。在世界各国政策中,均有大量农业支持政策,我国也不例外。在2000年初期,国内曾经经历了粮食价格的低迷和种植面积的大幅下降,农民弃耕撂荒现象频发,国家粮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自2004年开始,国家将农业纳入1号文件,将保障粮食安全放在战略高度的第一位,此后中央1号文件连续12年聚焦在三农领域,从政策层面大力支持农业发展,为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2.1.1 1号文件继续聚焦三农领域
2015年的1号文件继续围绕三农展开,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即2015年中央1号文件。
2015年的1号文件以改革和创新为主要内容,提出加大改革创新力度、通过改革和创新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从内容来看,1号文件分别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和加强农村法治建设五个方面对我国的农业、农村工作进行梳理,并提出深入调整农业结构调整、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等具体目标,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指明方向和思路。
2.1.2 三农补贴支持粮食规模经营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农业农村的补贴与支持,促进我国农业快速发展。2015年国家继续执行各项补贴政策和措施,提出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安排补贴资金140.5亿元。此外还有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203.5亿元、农机购置补贴、畜牧良种补贴、动物防疫补贴等。
5月,财政部、农业部决定从2015年调整完善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三项补贴政策,重点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预计后期国内将会有更多针对粮食规模化经营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政策措施出台,农业补贴的精准性将更强,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2.1.3 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继续进行
2014年是国内进行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的第一年,国家在新疆地区棉花和东北地区大豆作物品种上实行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并且在2014年1号文件中首次提出。2015年1号文件没有扩大1号文件的试点范围和品种,提出继续观察和完善目前的目标价格试点经验,利于以后的推广扩大。
从2014年的试点效果来看,自目标价格政策发布后,国内棉花价格持续下跌,大幅改善了此前国内外棉花价差过大的局面,有利于调整国内棉花供大于求的现状和改善下游加工企业的经营状况。2014年东北地区新豆上市以后,大豆现货价格也大幅下跌,收购企业普遍不看好后市,收购积极性差于往年。从现实情况看,东北地区大豆种植面积逐年缩减,而国内大豆进口则逐年增长,大豆目标价格政策被寄予理顺国内外大豆关系的厚望。
2015年棉花和大豆的目标价格已经公布,其中棉花目标价格较2014年低700元/吨,大豆目标价格与2014年保持不变。2015年的目标是在试点的基础上继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和流程,为以后扩大至其他品种做准备。
2.1.4 最低收购价保持稳定
最低收购价政策在国内已经连续执行了十二年,自2004年开始,国家对小麦和稻谷品种实行该政策,在市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时,由国家进行托市收购。自2008年开始,国家逐年提高相关品种最低收购价格,为保护农户种粮收益和种植积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国内粮食价格逐年上涨也带来了诸如国外低价进口粮大幅增长、加工企业效益降低、国储库存大幅高企等问题。2015年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格8年来首次保持稳定,表明国家开始调整粮食价格政策,有助于缓解以上各类问题和矛盾。
2.1.5 抛储时间节点提前,东北地区发放加工企业补贴
收储和抛储政策也是影响农产品市场的重要政策因素,国家通过收储和抛储的时间点、价格、数量等因素调节市场供给和需求,进而影响农产品市场。
临时收储政策开始于2008年,为了保护农户的种粮收益,国家对主产区的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食糖进行临时收储。如今棉花和大豆已经改为目标价格政策,玉米、油菜籽和食糖品种仍旧延续临时收储政策。
截止目前,2014年玉米临时收储已经结束,大约有8000多万吨玉米流入国家储备库中。同时市场也非常期待2015年的油菜籽收储政策,但从最新的消息来看,中央财政将给江苏等五省油菜籽收购提供补贴,但具体收购价和是否收储由省级政府确定。由于2015年国家给主产区提供的补贴数额较小,预计后期政府收购价较往年将有所降低,市场期待落空。
在收储结束之后,国家会根据市场情况进行抛储。2015年国家在继续抛储的基础上,将玉米抛储时间较往年提前近一个月的时间,反映出国家消化庞大玉米库存的决心。同时,针对2015年以来临储拍卖成交率偏低的情况,黑龙江和吉林省先后出台了玉米深加工企业加工临储玉米补贴的通知。从通知内容来看,黑龙江省对采购省储或临储玉米的企业补贴200元/吨,吉林省补贴150元/吨,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企业竞拍临储玉米的积极性,提高临储玉米拍卖成交率,有助于缓解国内临储玉米库存庞大的情况。但由于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经营效益较低,150-200元/吨的补贴预计对企业经营状况改善作用不大。
总体来看,国家在政策层面将继续大力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同时国家也在根据现实情况和经验,不断调整各项支持政策的内容、结构和力度,力争使农业政策发挥更大地作用和效果。
2.2 供给:国内农作物供给逐年增长,美农报告显示宽松
供给因素是影响农产品市场的重要因素,自2012年以来,全球农产品供给进入增产周期,对相关品种价格带来较大下行压力。
2.2.1 国内粮食作物丰收
2014年国内粮食产量连续十二年丰收,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粮食自给自足的水平,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前面已经提到,在21世纪初国内粮食产量曾经出现过一波明显的下滑,自2004年开始,在国家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措施刺激下,粮食作物产量逐年增长,并于2014年创出了历史新高。
从三大粮食作物产量来看,自2004年至今,国内玉米产量增长65.5%,稻谷产量增长15.3%,小麦产量增长37.2%。其中稻谷和小麦产量刚刚恢复到97、98年的历史高位水平,扭转了前期的下滑趋势,玉米则是产量增幅最大的品种,也是近年来我国粮食增产的主力。2014年,我国三大粮食作物总产量达到5.4亿吨,创出历史最高纪录,极大地补充了我国的粮食库容,保障了我国粮食安全和供给。
在粮食作物丰收的同时,国内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产量增减不一,其中油料作物——大豆产量逐年下降,国内大量进口海外大豆成为常态。同时,随着大豆进口的增加和美国、巴西大豆产量的增长,近年来国内大豆供给相对充裕。另一油料作物——油菜籽国内产量整体逐年增长,但增长速度相对缓慢,且各年间产量波幅相对较大。同时,油菜籽和菜籽油进口也逐年增长,极大地增加了国内的供给量,造成了去年以来国内油脂供应过剩的局面。
经济作物方面,国内棉花和白糖产量增减不一。在下游需求放缓以及低价进口棉大量增长的冲击下,棉花产量在2007年创出高位后有所下滑。由于目前国内棉花库存依旧较高,在目标价格指引下,预计后期棉花产量仍有下降空间。白糖产量虽然表现出了周期性的增减产规律,但从大趋势上来看,我国糖产量也在逐年增长,并且增幅较快,2014年创出1642万吨的新高,但受到低价进口糖的冲击,食糖供需形势非常严峻。
2.2.2 美农报告显示宽松
2014年以来,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月度供需报告持续显示全球主要农作物供给宽松的局面,2015年依旧如此,尤其是对2015/16年度的农作物情况预估同样显示出了宽松的供给情况。
2015年5月美农报告预计,2015/16年度全球主要谷物和油料作物供给仍旧充裕,虽然主要作物产量普遍小幅下调,但在结转库存偏高的情况下,全球主要农作物供给仍会小幅增加。具体来看,2015/16年度全球谷物供给增加0.35%,油料供给增加2.84%,这就意味着在未来的一年,主要作物价格仍将承受较大压力。
2.2.3 生猪供给开始偏紧
在我国,居民猪肉消费占肉类消费的比重在60%以上,生猪供给是影响国内畜禽产品供给的重要因素。从国内生猪供应情况来看,自2014年8月以来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大幅下滑,截止2015年4月,国内能繁母猪存栏下降至3971万头,生猪存栏下降至3.87亿头,距离2012年最高的存栏数据已经分别下滑了21.8%和18%,下滑幅度非常大,这将会导致后期生猪和猪肉供应紧张。
从价格走势来看,截止5月底,国内的猪肉价格已经连续2个月上涨。这是非常令人振奋的信号,因为国内猪肉价格自去年8月以来连续下跌,即便是传统春节旺季也未能提振猪肉价格走势,令养殖户苦不堪言。如今随着猪肉价格的上涨,养殖户收入回升,目前已经实现正利润,这将大幅提升养殖户的热情,有利于后期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存栏的恢复。由于目前国内的生猪存栏已经相对偏低,生猪供应后期将逐步偏紧,猪肉价格上涨的空间将值得期待。
2.3 需求:开始回暖
从需求因素来看,居民对食品的需求属于刚性需求,其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增长,同时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的变化也会影响居民对食品的需求。如下图所示,我国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两者有高度的正相关关系。在与收入水平密切相关的同时,近年来我国居民对食品的需求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2.3.1 城镇居民食品消费需求增速放缓,农村居民食品消费需求增速较快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06-07年、10-12年曾经出现了两波快速地增长,自2012年中开始,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开始放缓。截止2015年5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已经持续下滑了近四年的时间,而且从趋势上来看,仍有继续下滑的势头,这对居民的食品消费需求有很大的负向影响,导致城镇居民食品消费需求有所放缓。
从城镇与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对比来看,虽然城镇居民的食品支出金额远高于农村居民,但环比增幅却低于农村居民。尤其是2013年表现得较为突出,农村居民的人均食品消费支出环比增速达到34%,而城镇居民的人均食品消费支出环比增速仅有4.5%,差距较大。随着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的放缓,城镇居民对食品的需求增速下滑,未来我国农村地区食品需求增加的潜力较大。
2.3.2 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差异较大
从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的变化来看,我们比较了1995年至2012年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变化情况,发现奶制品、鲜干果、水产品等食品的消费支出增速最大,其中奶制品消费支出自1995年至2012年增长了7倍,是增幅最大的食品种类。鲜干果消费增长了3.5倍,排名第二。从增速最慢的品种来看,依次是蛋类、粮食和油脂类。
以上增长速度的差异,一方面受到价格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居民食品需求变化和消费升级的影响。以蛋类为例,我国蛋类消费以鸡蛋为主,在我们的统计周期内,居民蛋类消费支出增长了70%,而同期国内鸡蛋价格上涨了100%,这表明国内居民的食品支出中,鸡蛋消费数量增长相对较慢,需求相对稳定。数据显示,近十几年来,国内鸡蛋消费量以年均2%的速度增长,较为缓慢。
同时,从奶及奶制品的情况来看,在统计期内,居民消费支出增长了7倍,而同期国内牛奶价格涨幅不到100%。价格上涨因素不足以支撑奶制品消费支出的7倍增幅,可以推断出是奶制品消费量的大幅增加提高了消费支出的水平。
在我们剔除价格因素后可以得出结论:我国居民奶及奶制品、鲜干果、水产品类、菜类、肉类食品消费数量增长较快,而蛋类、粮食、油脂、糖类等食品的消费增长则相对缓慢,这就表现出了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这将在后期影响居民对各类食品的需求。
2.3.3 餐饮收入增速回暖
在国家严厉打击三公消费和八项规定出台后,我国社会餐饮收入增速出现大幅下滑。如下图所示,2010、2011年我国社会餐饮收入同比增速普遍在15%-20%之间,但2012年开始社会餐饮收入增速下降至15%以下,2013年继续下降至10%以下,显示出了政策因素对居民餐饮消费的巨大影响。
同时,在中高档餐饮消费萎缩的同时,国内居民大众消费开始蓬勃发展。表现在社会餐饮收入变化方面,自2014年12月开始,我国社会餐饮收入增速再次回升至10%以上。截止2015年4月已经连续回升5个月的时间,后期预计随着居民中低档餐饮消费的增加,我国社会餐饮收入增速将继续回升,这将有效提振各类农产品的需求。
2.4 天气:厄尔尼诺归来
进入2015年5月后,澳大利亚气象局、美国气候预测中心和日本气象局先后宣布赤道太平洋地区的海洋表面温度已经够高,海洋上空大气层已经做出足够强烈的反应,这意味着厄尔尼诺现象已经出现。
厄尔尼诺是南美洲西海岸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暖的现象,是一种全球性的气候异常现象,通常会导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出现干旱,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岸则多雨,进而影响当地的农作物生长和农产品价格走势。本轮厄尔尼诺现象于2014年初便开始崭露头角,但始终未能成形。2015年1月开始,东太平洋海水表面温度连续5个月升高,标志着厄尔尼诺现象正式形成。
从历史情况来看,厄尔尼诺对全球农作物的影响主要在白糖、棕榈油、大豆、鱼粉、可可等作物方面。其中巴西白糖和大豆作物通常会受到多雨的影响而增产,但暴雨也会对农田和基础设施带来毁坏。印度白糖、印尼和马来西亚棕榈油会因为天气干旱、降水减少而减产,秘鲁鱼粉受到水温升高影响而减产。从价格走势来看,厄尔尼诺通常会带动全球棕榈油和鱼粉价格走高、大豆价格走低、白糖价格剧烈波动。
厄尔尼诺对我国气候和作物影响相对较小,但97-98年的高强度厄尔尼诺带来了我国长江中下游的暴雨和洪涝灾害。2015年以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已经发生洪涝灾害,而北方地区气温则较往年偏高,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国内的南涝北旱情况将对相关作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进而推高相关作物价格。
同时,我国作为全球主要的农产品进口大国,国内农产品价格与进口相关产品价格的波动高度相关,厄尔尼诺也会通过作用于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影响国内农产品市场和价格,是农业企业必须关注的气象事件,而相关的农业公司也会因为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而获益。
3. 展望:基本面向好,行业逐渐恢复
3.1 种植产业链:将受益于政策利好
在申万农林牧渔二级行业分类中,种植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同属于种植产业链,前面已经看到,2015年以来,国内农产品加工板块涨幅相对较好,种植业涨幅则相对较低。反映出产业链复苏的方向是由下游向上游传导,下面我们将分别对种植业和农产品加工进行展望。
种植业:
种植业板块上市公司包括种业、果蔬种植、棉花种植和其他种植业等,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措施的出台,种植业板块将持续受到政策利好的提振。2015年起,国家将调整农业“三项补贴”政策,本次国家改革农业补贴的目标非常明确,即在不增加补贴总额的基础上,加大对粮食规模经营的补贴力度,鼓励和支持粮食规模经营的发展。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后期我国种植业规模化程度将逐步提升,规模化种植效益也将显现,这将利好种植业板块相关公司的经营和利润改善。
农产品加工业:
2015年以来,农产品加工板块已经积累了不小的涨幅,分类别来看,其他加工行业涨幅达105%,果蔬加工行业涨幅达91.76%,粮油加工行业涨幅最小,为82.8%。上半年各子行业涨幅与现货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相一致,上半年粮油加工业在下游面粉、食用油、粕类价格下跌的影响下,企业经营状况相对低迷。而果蔬加工和其他加工行业如畜禽加工,则受到下游产品价格上涨的利好,企业经营状况相对较好。
后期随着下游食品需求和餐饮收入的逐渐回暖,相关产品价格有望缓和上扬,这将有效改善加工企业经营状况,有助于板块继续走强,但板块内部的分化仍会延续。
3.2 畜禽养殖产业链:供给和价格是利好因素
畜禽养殖产业链包括畜禽养殖、饲料和动物保健,从这三个二级行业走势来看,上半年动物保健板块涨势最好,其次是饲料板块,畜禽养殖涨幅最低,表现出了上游行业走势强于下游行业的特征。
畜禽养殖:
畜禽养殖主要包括生猪养殖和家禽养殖,从A股上市公司来看,上半年生猪养殖企业表现要好于家禽养殖,主要是由于自3月下旬开始,国内猪肉价格开始上涨,带动生猪养殖进入盈利区间。而家禽养殖、尤其是肉鸡和蛋鸡养殖在终端产品价格下跌的带动下,养殖利润持续下滑并进入负利润区间。从后期走势来看,随着猪肉价格的持续上涨,再加上豆粕、玉米、鱼粉等饲料原料价格的下跌,生猪养殖利润将进一步好转,进而带动生猪养殖企业的业绩提升。家禽养殖企业整体需求有所恢复,但企业经营的改善仍需要一定时间。
饲料:
饲料板块在2015年上半年取得了较好的涨幅,主要得益于饲料原料价格的下跌和养殖板块的好转,而根据各类饲料企业的经营情况来看,猪饲料预计是后期成长性最好的品种,主要还是受到生猪养殖利润的好转。其次是禽料产品,上半年国内家禽养殖虽然走出了前期的低迷态势,但在鸡肉和鸡蛋价格、尤其是鸡蛋价格大幅下跌的情况下,家禽养殖依旧艰难,对饲料的需求也将受到影响。最后是水产料,一般来讲,夏季是水产养殖的旺季,但由于2015年南方遭遇洪涝灾害,再加上供给充裕的压制和水产价格的低迷,预计下半年水产饲料将弱于往年的情况。
动物保健:
动物保健板块在上半年表现较为抢眼,随着畜禽养殖的回暖,动物保健板块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作用,在所有农业二级行业中率先回暖。而且随着畜禽价格的上涨和养殖行业的复苏,动物保健产品的需求有望继续扩大,板块走势仍将强劲。
重要说明:本报告所涉及资料、数据均来自于公开披露资料,但不保证所载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本报告中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工商银行的观点,所构成具体的操作建议,仅供参考。本报告阅读者据此所进行的相关操作,风险自担。本报告仅供中国工商银行客户参阅,不得用于盈利性商业目的。未经许可,任何机构、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报告的全部或者部分内容进行复制、翻印或将其向其他人分发。
分析师承诺:负责撰写本报告的分析师在此申明,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分析师本人的研究观点。本人薪酬的任何部分过去不曾与、现在不与,未来也将不会与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或观点直接或间接相关。
- 转载请注明来源:2015农业下半年展望
- 本文永久链接地址:http://www.8yp.com/nongyezhan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