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平和,都是最地道的平和特产

以下是最地道的平和特产:

平和县小溪枕头饼

平和芦溪咸菜

九峰镇碱仔粿

平和县大溪镇豆干

九峰镇花香片

平和土特产南胜咸水鸭

平和小吃芦溪红酒

平和小吃南胜麻枣

平和琯溪蜜柚

平和琯溪蜜柚

平和溪蜜柚,系福建省平和县著名的地方传统名果,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清朝乾隆年间被列为朝廷贡品。它以独特的风采,在1989年被农业部定为全国优质农产品,参加全国“七五”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荣获金杯奖,1994年第三次全国柚类评比荣获“金杯奖”第一名,1995年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溪蜜柚之乡”荣誉称号,1996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确认为“绿色食品”。

白芽奇兰茶

白芽奇兰茶

相传明成化年间,开漳圣王陈元光第二十八代嫡孙陈元和在福建平和境内发现一株茶树,因芽梢呈白绿色,带有兰花香气,故名“白芽奇兰茶”。若干年以后,白芽奇兰茶成为福建平和县农业部门科技人员从地方茶树群体品种中单株选育成功的中国珍稀乌龙茶新良种

。   从上世纪就是年代初开始,白芽奇兰茶很快从“藏在深闺人未识”,一跃名扬天下。如今,它已是漳州茶叶栽培面积最多的品种,和铁观音、武夷岩茶、闽北水仙、永春佛手一起跻身福建五大茶叶名品行列。

【美食篇】

荞菜,它的名字和轿同音。

别看这种蔬菜娇滴滴的,嫩得可掐出水来,但是口感却清甜无渣。据说它还是最适合白领吃的蔬菜,因为能解春困。在乍暖还寒的季节,荞菜的香气具备特殊的醒神功效,闻一闻,提神醒脑。

荞菜

(该图片来源 新浪微博@黄橙视觉)

当造的食材贵在新鲜,用点心机去烹制,无需繁复的工序,便是一道美味家居菜。而炒荞菜,重在火候。因为荞菜口感脆嫩,很快就熟,稍一过火,就会变韧,且清香全失,口味大打折扣。所以炒荞菜时,一定要“手疾眼快”:下锅要快,锅铲也要“舞”得飞快,做到快起快落,才能最充分地保持其色香味。而辣椒是可放可不放的,放则添色且去烧肉之腻,不放则更显荞菜自身的清甜。

【农业篇】

蕉海

福建省平和县坂仔镇位处闽南金三角腹地,自古以来就有“宝鼎境地”的美称。这里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乔木四季常绿,花果月月应市,特别是纵横十里的茫茫“蕉海”,更令人深感步入绿色世界。

【特产篇】

小溪枕头饼

小溪枕头饼

漳州平和南胜特产,有400多年的制作历史,用精面粉、优质猪油、冬瓜、条粉、麦芽糖、柑皮、炸葱花等多种原料精制而成。因饼状如枕头,故称”枕头饼”。它新颖别致,小巧芳香,常被用来做赠品。

南胜咸水鸭

南胜咸水鸭

南胜咸水鸭有数百年的制作历史,因产地在南胜镇而得名,是平和县著名的土特产。南胜咸水鸭有一套独特精细的加工工艺,采用本地产名鸭,经放血去毛,开膛除脏,通风沥水,抹盐堆腌,撑鸭造型,晒后吊晾等数道工序,环环相扣,数日即可制成。咸水鸭吃法简便,吃时洗净,清水蒸之即可,若再乘热洒些红酒,则清香扑鼻,风味更美。其风味有别于他处,热销于邻近各县。随着南胜咸水鸭市场的热销,传统的南胜咸水鸭加工业发展很快,仅南胜镇、小溪镇就有十数家,成为一个新兴的食品行业。

芦溪咸菜

芦溪咸菜

平和有吃蕃薯配咸菜的习俗。如今虽然蕃薯少了,白米多了,但芦溪咸菜依然是人们津津有味的配饭佳品。芦溪咸菜的原料是芥菜。芦溪镇地势高坦,土质松厚,种植的芥菜尤为鲜润。每年鲜芥菜收成后,当地农民经过挑选洗净,伴盐搓揉均匀,放入腌桶沤腌,最后放进陶罐密封腌贮3、4个月即成,到翌年的春夏之交,揭开罐盖,即刻香喷满屋。香味浓郁,既可清蒸、干炒,亦可泡汤,味道鲜爽可口,有增食欲、助消化、减肥胖之功效。

山格查某囡仔肉 山格查某囡仔肉

据传,清咸丰年间,平和县九峰镇(时为平和县城)人氏朱金堤创办了“锦泰糖果行”,首创生仁糖的生产加工,迄今已有近200年历史。民国初期,朱金堤嫡系后人迁居该县山格镇,将生仁糖生产加工工艺带到山格,延续至今,山格生仁糖便成了山格镇一个响当当的特色美食名号。

生仁糖有一个闽南味极浓的别名,叫做“查某囡仔肉”。因“查某”二字连读与闽南人叫唤“女人”的读音相似、“囡仔”二字连读与闽南人叫唤“小孩”的读音相近,“查某囡仔”四字连读也就“顺义成章”地被理解为未成年女子,由之,生仁糖又有一个衍生别名,叫做“姑娘肉”。由于“姑娘肉”读之好听好记,现如今,“姑娘肉”已喧宾夺主地取代“生仁糖”的正统名位。

生仁糖是家传秘方精细配比生产加工的纯手工制品,由白砂糖、麦芽糖饴、糯米粉、花生、野山柑等原料精制而成,在手工捏制下,产品呈似圆非圆、似方非方的不规则形状。凡是尝过生仁糖的人都知道,其肉香甜可口,富有弹性,极耐咀嚼,触之手感滑爽,极易让人联想到未出阁的少女肌肤。可见,生仁糖的“姑娘肉”别称,绝非空穴来风。

南胜麻枣

南胜麻枣

南胜麻枣是福建省平和县著名茶料甜点,原产地在南胜镇,已有700多年历史。七百多年前,现南胜镇是南胜县治所在地。据传,那时候南胜县有一任知县的乌纱帽,是向元朝皇帝进贡南胜麻枣得来的。

南胜麻枣要以上等糯米、角棕芋、白糖、饴糖、花生油、白麻等为原料,分三道工序精制而成。第一道工序,先把角棕芋加工成粉末状,拌以糯米粉,制成麻枣胚(麻枣心)。这道工序的诀窍在于角棕芋和糯米搭配的比例,增其一份则太多,减其一份则太少,只有比例恰当才会使麻枣胚一炸即涨,入口即化。历来“秘方”只传媳妇,不传女儿。

【小吃篇】

平和碗粿

平和碗粿

碗粿是用碗蒸的米粿,呈米黄色,嫩嫩的,像果冻。这样一碗碗粿卖一块钱,便宜实惠又好吃。碗粿其实源于当地的一种米粿,按音译平和人叫它“浆磨粿”,顾名思义就是一种用米磨浆蒸成的米粿。细想起来,蒸米粿的程序很是简单,先把米浸透,和水一块放在石磨上磨成浆,然后上笼屉蒸熟即可。这米粿往往又加了木灰碱或食用碱,外加些盐,所以,也有人叫盐水粿,也有人叫蒸碱粿,平和秀峰、长乐、九峰一带客家话方言聚集区皆称盐水粿。碗粿、浆磨粿、或称米糕粿这些是闽南话方言的叫法。

平和粉条

平和粉条
三轮车大街小巷奔走,配上粗粗的粉丝,外加碎萝卜干,虾皮还有酱油等各种佐料,有的还加上香菜,最后再配上卤肥肠等一些卤料,美味啊。

文章已完
作者心情:这货来去如风,什么鬼都没留下!!!
如无特殊说明,文章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 没有相关文章!
发表我的评论

Hi,请填写昵称和邮箱!

取消评论
代码 贴图 加粗 链接 删除线 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