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早在明朝 嘉靖年间,福建 浦城县有位告老还乡的御史大人,家居山区,吃多了山珍便觉流于平淡。于是,他家厨师取猪腿的瘦肉,用木棒打成肉泥,掺上适量的蕃薯粉,擀成纸片般薄,切成三寸见方的小块,包上肉馅,做成扁食,煮熟配汤吃。御史大人吃在嘴里只觉滑嫩清脆,淳香沁人,连呼“大妙”,忙问是什么点心,那厨师因其形如飞燕而信口说“扁肉燕”。后扁肉燕与鸭蛋共煮,因福州话里鸭蛋与“压乱”、“压浪”谐音,寓意“太平”,而又有“太平燕”之说。
肉燕又称太平燕,是福建福州的一道著名的汉族风味小吃,也是福州风俗中的喜庆名菜。福州人逢年过节,婚丧喜庆,亲友聚别,必吃“太平燕”,即取其“太平”、“平安”之吉利,故“无燕不成宴,无燕不成年”。肉燕亦由此成为馈赠佳品,为福州人包括海外乡亲所衷情。肉燕与扁肉燕不同。
肉燕 蒸、煮两相宜。
肉燕做成的名菜—-
太平燕
肉燕皮
肉燕乍一看是皮包肉,实际它的皮大有讲究,是精选猪瘦肉,用木棒一锤锤“揍”成肉茸后,放入上等甘薯粉搅拌均匀精制而成,形似纸状,洁白光滑细润,散发出肉香,食时颇有燕窝风味,非常爽口。
肉燕和馄饨的造型差不多,不过肉燕的皮是鲜肉经过木槌打制而成的,馅也比北方的馄饨少。
福州人逢年过节,婚丧喜庆,亲友聚别,必吃“太平燕”,即取其“太平”、“平安”之吉利,故“无燕不成宴,无燕不成年”。上席时鸣放鞭炮,客人要待新郎新娘或长辈即席致谢后,方可食用。肉燕亦由此成为馈赠佳品,为福州人包括海外乡亲所衷情。深受台湾同胞和海外福州侨胞喜爱,到福州来,必带燕皮回去馈赠亲友。
作者心情:这货来去如风,什么鬼都没留下!!!
如无特殊说明,文章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 转载请注明来源:福州美食——肉燕
- 本文永久链接地址:http://www.8yp.com/rou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