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地处福建西北部,是福建主要的粮区,林区、重工业区和矿区。全市管辖明溪、清流、宁化、大田、尤溪、沙县、将乐、泰宁、建宁、永安市、三元区、梅列区九县一市二区,总面积22959平方公里,总人口266.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1.5万人。
三明山青水秀,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中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9.2℃,年平均降雨量1700毫米,无霜期300天。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全市土地辽阔,物产丰富,社会安定,交通方便、通讯先进、文化发达、劳动力素质高,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近年来,三明农村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2000年全市农业总产值61.98亿元(90年不变价)粮食总产量135.13万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较为强劲,农民人均纯收入3182元。
三明市盛产稻米、大豆、油菜、花生等产品。经济作物种类繁多,大宗的名优特产品有果茶、烟草、果树面积11.3万公顷,年产各种水果45.3万吨,年产茶叶1.19万吨。其中中华猕猴桃、花荼、黄花梨、金柑桔等是三明特色水果,烟叶是阿诗玛、中华等名牌香烟的主要原料基地,《红楼梦》中记载的“通心白莲”即是建宁特产,具有“一炖就烂,久煮不散,清甜可口,清心降火”等特点,畅销国内外。“永安笋干、沙县笋干、明溪笋干”是闽笋的优良品系,闻名遐迩。食用菌有香菇、草菇、蘑菇、茶树菇、金针菇、红菇、竹荪、姬松茸等,年产食用菌5.6万吨。此外三明还盛产辣椒、魔芋、芝麻、意米以及杜仲、厚朴、吴茱萸、伏苓等中药材。
三明广大农村发展畜牧、水产养殖条件优越,全市有可利用草地面积20万公顷,竹山鲜草资源22万公顷和大量的农作物秸秆,有2.7万公顷水面可供开发利用,近年来,猪、牛、羊、鸡、鸭、鹅、兔、鱼有较大发展,年产肉蛋奶和水产品22.2万吨。
三明的森林资源也十分丰富,素有闽西北“绿色明珠”的雅称。全市拥有森林面积165.l万公顷,林木总蓄积量l.2亿立方米,为全省的三分之一,森林覆盖率高达70%。森林品种繁多,除了杉、松等主要品种以外,还有栎、楠、栲、荷、槠、樟等优良树种,年产商品材200万立方米,松香4万吨。有竹山面积24万公顷,年产商品竹4000多万支,笋干3多万吨。林产化工如松香、焦油、活性炭、纸浆等均已成为三明乃至全省的支柱产业。
三明矿藏资源富有,有福建的”矿产金三角”之称。已发现金属和非金属矿种79个,已探明储量的矿种49个,大宗的有:煤、铁、钨、铝、锡、锰、重晶石、石灰石、大理石、蓝宝石等。其中无烟煤储量49亿吨,占全省的42%;水泥石灰石储量4.76亿吨,占全省的47%;重晶石为全国富矿之一,钨、锰、蓝宝石等在全国、全省矿产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已开采的矿种达34种。
三明水利资源丰富,全市可开发利用的水力资源170.8万千瓦,已开发82.3万千瓦。丰富的水利资源不仅可以为投资者兴办实业提供能源、电力保障,而且开发水力资源本身也是一个稳健的投资方向。
三明山川秀丽,风光独特,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旅游风景区有泰宁金湖,将乐玉华洞、金华洞,永安桃源洞、鳞隐石林,明溪滴水岩,宁化天鹅洞,沙县七仙洞,清流狐狸洞,三明市区格氏持自然保护区,将乐龙栖山等。其中泰宁金湖、永安石林、桃源洞为国家级旅游名胜风景区。名胜古迹有尤溪的宋代理学家朱熹诞生遗址,泰宁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尚书第,永安安贞堡等古建筑,宁化县石壁村是海内外客家人认定的客家祖籍地。
改革开放以来,三明市的投资环境有了较大的发展。鹰厦铁路横贯全境,是厦门、龙岩通往福州的中转站,具有铁路交通要塞的重要地位。境内205国道永安一三明一沙县连接316国道,212省道通往湄洲湾和厦门港。邮电通讯实现了乡以上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具备了国际国内程控直拨、传真、无线寻呼、移动通讯等现代化通讯手段。与外向型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金融、外运、商检、海关等服务机构一应俱全,三明沙县机场建成后可供波音737中型客机起降。沙溪河航电综合开发后,可实现三明至福州的300吨级船舶通航。
三明市委、市政府一直重视发展外向型经济,并取得了可喜成就,今日之三明民风淳朴、治安稳定、人际和谐、环境优美,在这里投资与兴业具有资源就地,电力充足,政策优惠,地价便宜,盈利丰厚等优越条件,竭诚欢迎海内外有识之士前来开发农业项目。
- 转载请注明来源:三明市农业发展概况
- 本文永久链接地址:http://www.8yp.com/sanmingnong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