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晒秋

婺源石城0538副本_副本.jpg

桂峰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位于尤溪县洋中镇绿波万顷的丹桂岭上。自北宋名臣蔡襄之九世孙蔡长,于宋淳祐七年(1247)肇基以来,迄今已有700多年历史。

 

这里至今仍保存着完整的明清风格古建筑群,依山而建,层层叠叠,斑驳的古墙,幽深的古巷,典雅的古屋,在四周群山的拥抱下,熠熠生辉,几经风雨,仍繁华依旧。漫步其中,一路古意浓浓,宛若穿越时空,梦回明清。堪称“厝厝均有文化,满街都是历史”。

择远望去,桂峰古村的屋脊,宛如晴空下的一场画展,喜庆、沉静、安详、辽阔,倘若再从每层阁楼,不同角度临场观摩,那些晒秋又呈立体的布景,然后将岁月染成古朴色,而俯飞凤眼那座古屋里,珍藏着神奇的传说。

如今,“桂峰晒秋”已成为固定习俗,每年秋收时节,家家户户屋檐下晒满了稻谷、玉米、辣椒等色彩鲜艳的农产品,与白墙黑瓦的明清民居构成了一幅完美秋收画卷。

 

“晒秋”是桂峰人民的生活,也是他们的艺术,多彩的作物就如同一块调色板,任由桂峰人民在山间、田地、房屋上“作画”。

 

桂峰的秋色,不只是一夜秋风吹过,绚烂的山间被艳染得满堂喝彩,还有那五颜六色的农作物与古民居交相呼应,宁静又美丽。

 

 

“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春华秋实、秋收冬藏 ”这句朴实无华的话,体现的正是桂峰最美的生活写照。

 

晒秋,在中国农村,已有数千年的传统。古早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

 

 

晒秋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一种典型农俗现象,极具地域特色。每至深秋,忙碌了一夏的桂峰村民便将自己收获来的稻谷、辣椒、玉米、地瓜、南瓜和红白萝卜等色彩缤纷的农作物拿出来晾晒,以备入仓,求得来年再丰收满满。

 

编辑、摄影:曾正东

文章已完
作者心情:这货来去如风,什么鬼都没留下!!!
如无特殊说明,文章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 转载请注明来源:福建晒秋
  • 本文永久链接地址:http://www.8yp.com/shaiqiu/

  • 没有相关文章!
发表我的评论

Hi,请填写昵称和邮箱!

取消评论
代码 贴图 加粗 链接 删除线 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