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生鲜电商进入爆发期

新零售时代生鲜电商再次火了,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福建不少本土生鲜电商已开始悄然布局:传统商超永辉加速向线上渗透,福州朴朴快送超市加大推广力度,三明一家叫“闪购”的生鲜电商在山区扎根,漳州禾谷鸟利用互联网打造出福建农特产品供应平台……生鲜电商似乎进入了爆发期。

新零售时代 生鲜电商打响市场争夺战

住在福州晋安区的张彤夫妻俩每天上班早出晚归,晚上回家想煮一顿丰盛的晚餐,但买菜让张彤觉得头痛。“不想老在外面吃,但又实在没精力去逛超市买菜。”最近,张彤爱上了网购生鲜,她在手机上下载了多款生鲜电商的APP,尝试买过蔬菜、水果等生鲜食品。“每家平台都会推出不同的优惠,都会去试试,看哪家实惠,品质好。”张彤说。

经常网购的张彤对这几年零售业态的变化深有体会。她说,现在购物方式越来越多元化,“过去在网上买生鲜食品有点不靠谱,现在改善了许多,配送速度很快,菜品也很精致”。

福建农林大学教授、福建省东南商务管理研究院院长许安心表示,新零售的发展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能享受更优质更具针对性的服务,比如高效便捷的配送服务。

在新零售时代下,生鲜电商再度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在电商之路上一波三折的永辉超市,依托永辉生活便利店,构建全新的消费场景,开始发力线上。去年底腾讯再度入股永辉超市旗下的永辉云创,被认为是看好永辉生活的渠道价值,亦助力永辉生活向线上渗透。

2016年上线的福州朴朴快送超市,主打生鲜配送,今年开始大力对外推广,投放了大量的户外广告。朴朴声称绝大部分订单都能在30分钟左右送达,高峰期或雨天等特殊情况配送时间可能会延长。去年,三明不少小区门口都出现了一个保鲜柜,这是当地一家叫“闪购”的生鲜电商建的自提柜。禾谷鸟深入挖掘出50多种福建本地农特产品,整合各地供应链体系,利用闽农网及闽农e购及第三方平台进行推广和销售。

记者注意到,上述本土生鲜电商均在加速扩张,以抢占市场。目前永辉生活已经在福州、上海、南京、重庆等地开了239家门店,2018 年永辉生活门店将超过 1000 家。未来永辉生活将以一公里一家店的密度分布。

朴朴配送范围在配送站点半径2公里左右,主要集中在福州的仓山、台江主城区,晋安和鼓楼大部分区域。“我们会根据楼盘的注册用户数逐步开放配送服务。”朴朴工作人员说。已获得多次融资的朴朴声称,2018年将开拓省内其他核心城市业务,并于2019年向全国全面扩张。

“闪购”的保鲜柜已经覆盖了三明十多个小区,准备在三明市区各小区设300个保鲜柜,可同时为2万户家庭及用户提供每日单次服务,未来则计划布设700个保鲜柜,覆盖三明两区、沙县、永安大部分小区。

“生鲜是刚需,生鲜电商要比传统实体店利润空间大,过去生鲜电商没做起来,可能是模式不行,而非生鲜不能做电商。”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林翊表示,包含生鲜在内的快消品电商是“新天地”,只要有利润总会有人去抢占。

线上线下融合 赛跑“最后一公里”

“最后一公里”的布局成了各类生鲜电商角力场。在福建本土的生鲜电商中,永辉生活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把布局在城市的高密度门店作为线上和线下的结点,除了商品销售和消费体验,还有线上引流、“最后一公里”物流节点等功能。

记者在福州鼓楼区的永辉生活恒力店看到,不同于传统便利店,该店主打生鲜,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永辉生活品牌运营负责人林信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永辉生活是永辉依托自身优势的生鲜供应链,并结合智能便捷的科技应用,着力打造的零售新业态,让服务更贴近生活与社区。

“我们结合永辉生活APP、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线上平台,最快可以30分钟配送到家,满足用户新鲜、便利、全渠道的需求。”林信蕙说,永辉生活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的科技零售体验。

作为福州生鲜电商的后起之秀,朴朴受到不少消费者的关注。朴朴通过仓储配送模式,以保障“最后一公里”的商品配送。在福州鼓楼区湖滨路的朴朴仓库,记者看到,货架上摆满了粮油等商品,工作人员表示,用户在手机上下单后,骑手直接从仓库取货,配送至用户家中。

朴朴并未与第三方物流合作,而是招募大量的骑手,实现快速配送。业内人士分析称,朴朴“前置仓+即时物流”模式,可以满足消费者对生鲜配送速度的要求,“它更像是送外卖,订单响应速度快,配送时间较短,不需要冷链物流,同时也降低了生鲜的耗损率”。

与永辉生活和朴朴送货到家不同,三明“闪购”使用“无人交付”模式,在小区门口自建保鲜柜,让用户根据自己的时间提货,以缩短生鲜商品的交付时间。

“闪购”董事长何金彪有多年的电商运营经验,他发现,过去由于缺少终端的冷藏设备,给生鲜电商发展带来瓶颈,自建保鲜柜可以解决送货上门无人接收的问题。“闪购”保鲜柜通过冷媒技术降温,据称柜内温度可控制在5~8摄氏度,以满足生鲜保鲜的要求。

“闪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隔日配送,按照订单进货,它的优势在于免收配送费。“隔日配送是为了能给用户提供当天最新鲜的食物,实现零库存。”何金彪说。

林翊认为,未来零售的发展趋势,就是线上线下融合,利用互联网的手段去服务好顾客,这是技术发展的时代要求。

在打通“最后一公里”后,如何解决消费者的“痛点”,仍是各大生鲜电商面临的问题。消费者张彤认为,生鲜电商给自己带来的最大便利在于节约了时间成本,同时会选择品质良好的平台购买,其次再考虑配送、价格等因素,“要是产品品质不好,可能会直接卸载APP”。

“购买生鲜不需要购物环境的体验,最好是能送上门,少花时间,又不增加成本,品质好,这是消费者的‘痛点’。”林翊说。

专家圆桌

要做好 还得“抚平”消费者“痛点”

福师大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林翊:保障品质 服务兜底

林翊表示,做生鲜电商要比线下的实体店要求更加严格,做不好负面效应会在互联网上传播。

他认为,要减少供应链环节,降低损耗率,有更大的利润空间。生鲜是非标准化的商品,因此对品质要求会更高,要有标准化的品控流程和完善的售后服务,打消消费者网购生鲜的顾虑,“朴朴配送员离开时会要求用户清点商品,还会帮用户扔垃圾,这都是服务的体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陈火全:提高时效性 依托政府引导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泉州师范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陈火全博士表示,永辉生活是以轻装上阵的方式向新零售转型,其实效性非常明显。对于朴朴和“闪购”的模式,陈火全表示“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如何避免走重资产和烧钱的老路,目前看不出其有革命性的创新做法,还需要经过时间检验。

陈火全建议生鲜电商严控自建仓投入,多采用公共仓,同时提高市场渗透率,降低获客成本。

他表示,由于食材供应、供应链配送以及新鲜度的需要,生鲜电商的地域性优势明显,纵观存活率高的生鲜电商企业,都是对一个城市精耕细作,同城稳步推进。

“生鲜电商需要提高原产地自采和直采率,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时效性。”陈火全表示,生鲜电商的客群是上班族,在公司订好,到家等生鲜品下锅,配送并发率特别高;同时要实行商品全程可视溯源,提高消费者信任度。

陈火全还指出,政府应加强生鲜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尤其是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引导,强化地级市生鲜公共服务平台软硬件的规划与建设立法,真正降低生鲜电商运营企业的重资产投入。

福建生鲜电商进入爆发期

生鲜电商发展提速 闽企布局冷链物流

近年来,电商发展速度迅猛,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已开始从原来的图书、电器、服饰、建材等向生鲜产品漫延,生鲜电商要发展,冷链物流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相关数据表明,福建省企业的冷库量今明两年将增四成,冷藏车辆数量也将翻倍。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福建省企业已经开始布局冷链物流。

生鲜电商开启倒逼冷链物流扩张

福建省冷链物流产业的稳步发展,促进了相关地市水产和农产品等特色产业发展。据福建农林大学和福建省农副产品保鲜技术开发基地对全省232家企业的实地走访和电话访谈以及对全省近500家冷藏冻结加工企业的调查统计,至2014年5月底,福建省冷库容量共223.04万吨,2009年—2014年年均冷库增长率达30%以上。其中高温库35.43万吨,低温库187.61万吨,库容量500吨(含)以上的企业共167家,共有冷藏车辆1331辆,冷藏集装箱372辆,保温车157辆。2014年—2015年计划新增或已动工建设的冷库容量93.25万吨,计划新增冷藏运输车1342辆。

冷链物流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新鲜食品的需求,进一步保障食品安全,还能够使食物在运输途中尽量减少损失和浪费。近两年,不少企业开始向生鲜电商延伸,争夺最后的高地,但生鲜电商要发展,冷链物流是基础,所以这也倒逼冷链物流的扩张,很多企业也看到了这块商机。

福建省冷链物流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

福建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福建省冷链物流产业总体发展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滞后于全省农产品和食品流通对冷链的需求。首先是总量不足,目前福建省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为35%,不及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一半;肉类冷链流通率为1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果蔬冷链流通率仅为2%,不仅低于5%的全国平均水平,与我国台湾的80%更是相差甚远。其次是结构不合理,福建省现有与计划建设的冷库总容量中低温冷库比例占85%,保鲜库只占15%,比例与我国台湾正好相反,在技术要求更高的农产品冷藏保鲜方面,大大落后于其他经济大省和欧美发达国家。

针对目前福建省冷链物流的现状,业内人士建议,福建省可加大冷链物流的扶持力度,鼓励冷链物流园区建设,推动平台建设,促进生产、冷藏、运输、批发、零售各环节的冷链物流资源共享,提高冷链资源利用率。还有就是深化闽台冷链物流合作等。

文章已完
作者心情:这货来去如风,什么鬼都没留下!!!
如无特殊说明,文章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 没有相关文章!
发表我的评论

Hi,请填写昵称和邮箱!

取消评论
代码 贴图 加粗 链接 删除线 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