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大红袍

武夷山岩茶大红袍是武夷山最负盛名的茶,被誉为“茶中之王”,生长在九龙窠内的一座陡峭的岩壁上。经茶师评定,大红袍茶冲至9次,尚不脱原茶真味──桂花香。而其它名茶,冲至7次,味就极淡。从而夺得了“茶中之王”桂冠,名闻海内外。

大红袍(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福建省武夷岩茶(乌龙茶)中的名丛珍品。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产于福建崇安东南部的武夷山。武夷山大红袍是武夷岩茶的代表,武夷岩茶的茶王,只有武夷山才有大红袍。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此外还有以茶生长环境命名的不见天、金锁匙;以茶树形状命名的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武夷名丛中数大红袍享有最高声誉,名居武夷岩茶“五大名丛”之首,素有“岩茶之王”的美称。

“大红袍”名枞茶树,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高岩峭壁上,岩壁上至今仍保留着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红袍”石刻,这里日照短,多反射光,昼夜温差大,岩顶终年有细泉浸润流滴。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大红袍的特异品质,大红袍茶树现有6株,都是灌木茶丛,叶质较厚,芽头微微泛红,阳光照射茶树和岩石时,岩光反射,红灿灿十分显目。

武夷岩茶大红袍

“大红袍”的来历
关于“大红袍”的来历,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呢,传说天心寺和尚用九龙窠岩壁上的茶树芽叶制成的茶叶治好了一位皇官的疾病,这位皇官将身上穿的红袍盖在茶树上以表感谢之情,红袍将茶树染红了,“大红袍”茶名由此而来。“武夷山“大红袍”,都禁不住垂涎三尺。“大红袍”以其卓越的品质和极为稀少的产量,成为茶中之王。

产地及制作
大红袍”茶树现经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的试验,采取无性繁殖的技术已获成功。经繁育种植,已能批量生产。“大红袍”茶的采制技术与其他岩茶相类似,只不过更加精细而已,每年春天。市面上的大红袍身价不菲,却大多是经过多次再移植和培育的茶树。别说母树,就是“大红袍”二代、三代,每年的产量也非常稀少,不过数百克,世间难得一见,根本不可能批量生产。“大红袍”二代现身深圳福田区景田北街东海银座“国特专供”专卖店,200克价值超过5万元。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贵在稀贵。武夷岩茶产于福建的武夷山。武夷山位于福建崇安东南部,方圆60公里,有36峰、99名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岩以茶显,故名岩茶。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高岩峭壁上6株为正宗,据载它们的树龄已逾340多年。岩壁上至今仍保留着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红袍”石刻,武夷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栽制茶叶,宋代列为皇家贡品,元代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畔设立御茶园专门采制贡茶。

大红袍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属于武夷岩茶的一种,为乌龙茶类。其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具有绿茶的清香,红茶的甘醇。大红袍具有保护牙齿、提神益思、生津利尿、解暑杀菌、减肥美容、预防癌症、降脂降压、抵抗衰老等功效。

大红袍是武夷岩茶的一种;按照发酵程度属于半发酵茶,与安溪铁观音同属于乌龙茶。大红袍按照颜色分属于青茶。

大红袍生长在九龙窠内的一座陡峭的岩壁上。茶树所处的峭壁上,有一条狭长的岩罅,岩顶终年有泉水自罅滴落。泉水中附有苔藓之类的有机物,因而土壤较它处润泽肥沃。茶树两旁岩壁直立,日照短,气温变化不大,再加上平时茶农精心管理,采制加工时,一定要调技术最好的茶师来主持,使用的也是特制的器具 ,因而大红袍的成茶具有独到的品质和特殊的药效。大红袍的制作方式与铁观音类似,其制作工艺包括萎凋、摊晾、摇青、做青、杀青、揉捻、烘干、毛茶等工序。

大红袍名称由来:武夷大红袍,因早春茶芽萌发时,远望通树艳红似火,若红袍披树。从元明以来为历代皇室贡品。大红袍乃是武夷岩茶中之姣姣者,传说中在明朝年间一个赶考举人路过武夷时,突然发病,腹痛难忍,当时有位来自天心岩天心寺的僧人取出采自寺旁岩石上生长的茶泡给他喝,病痛即止,不药而愈,举人后来考取了状元,为了答谢和尚,专程前来拜谢,并将身穿的状元袍披在那株茶树上,因而得名“大红袍”。

大红袍的品质特征: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大红袍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韵味。

三坑两涧的大红袍:了解大红袍的人都知道三坑两涧里产的茶,即慧苑坑、牛栏坑、大坑口、流香涧和悟源涧里的茶,如果有了一泡这几个地方的茶,一定会兴师动众招呼朋友来品尝。“三坑两涧”是传统对正岩大红袍产区的统称,这五个地方峭峰林立,深壑陡崖,幽涧流泉,迷雾沛雨,夏日阴凉,冬少寒风,温差较小。所以产大红袍茶青制优率极高。牛栏坑的肉桂茶品质极优,饮后会让人感到不可思议,这就是现在被人们追捧的“牛肉”——牛栏坑的肉桂,与别的所有山场产的肉桂相比独占鳌头,像慧苑坑的水仙一样,别的山场茶的同类茶,很难逾越。

除去三坑两涧,武夷山还有“九十九岩”的说法,“岩岩有茶,非岩不茶”,这九十九岩地方土壤通透性能好,钾锰含量高,酸度适中,制出的大红袍岩韵明显。而现在经过国家颁布的统一标准,把武夷山风景区生产的大红袍都称作正岩大红袍,这个区域包括天心岩、马头岩、大坑口、慧苑坑、观音岩、竹窠、碧石、燕子窠、九龙窠、御茶园、霞宾岩、玉花洞、水帘洞、佛国、桃花洞、桂林岩、三仰峰等等。

武夷岩茶大红袍

大红袍的品种:

肉桂

俗话说“醇不过水仙,香不过肉桂”,肉桂在大红袍中以香气见长,冲泡后又花果或桂皮般的香气,入口醇厚回甘,咽后齿颊留香,茶汤橙黄清澈,叶底均亮,冲六七泡后,仍有岩韵缭绕,回味悠长,由于肉桂产量高品质好,这些年成为大红袍的主要品种得到广泛的种植。

水仙

与肉桂一样成为大红袍当家品种的还有水仙,水仙茶的发现有一段传说故事,相传某一年武夷山热得出奇,有个建瓯的樵夫上山砍柴,累了在祝仙洞旁休息,含了身旁一棵开满了小白花的小树,精神抖擞,折了树上一根小枝回去,摘叶子泡水治病效果不错。因为建瓯人说“祝”和崇安花的“水”字发音一模一样,当他说来自祝仙洞崇安人以为是“水仙”,于是这棵树就叫水仙茶了,从此水仙茶名品而传播四方。

铁罗汉

大红袍里还有个著名品种叫铁罗汉,原来生长在慧苑岩内的鬼洞中。为什么叫鬼洞?那是对这地方地形的夸张描写,这地方常年深邃阴凉,常年云雾缭绕,显得阴森森的而被人们称为鬼洞。鬼洞实在是一个生长好茶的地方,树型壮实叶长治病有奇效的铁罗汉就长在这里。

白鸡冠

御茶园的名枞园里,在路边有一片整齐的茶园就是白鸡冠。这片白鸡冠明显和其他茶树不同,叶片颜色轻嫩浅黄特别显眼,初识大红袍看见这样的“奇种”十分惊讶。品尝起来的确与众不同,那香幽幽的要用心琢磨,而且这茶和其他大红袍不同,泡得次数不多,好的感觉就那头几泡,泡尽得茶底放进凉水里煞是好看,浅黄的叶底镶着淡褐色的边,是经典的茶色。

半天腰

半天腰作为《大红袍名丛录》记载:茶名来源明朝永乐年间,因为此茶生长在半山腰。干茶香带有多元的果香,明显的有如焙烤的杏仁、栗果香。冲泡时闻盖香,只觉得香气袭人,香味精致优雅细腻,盈溢着梨、香草与红糖的温和芬芳,“妖”质迷人。所以又命名为“半天妖”。

闽农网提供武夷岩茶大红袍原批发批发,欢迎来电咨询。
文章已完
本文主题:武夷岩茶大红袍批发,武夷岩茶大红袍价格多少钱一斤
如无特殊说明,文章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 转载请注明来源:武夷岩茶大红袍
  • 本文永久链接地址:http://www.8yp.com/wuyiyanchadahongpao/

  • 没有相关文章!
发表我的评论

Hi,请填写昵称和邮箱!

取消评论
代码 贴图 加粗 链接 删除线 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