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县 现代农业正风生水起

 开栏语: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十三五”期间的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本报从本期起将陆续推出相关专题,报道我县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情况。

  日前,永春芦柑进入采摘季。一粒粒黄橙橙沉甸甸的芦柑挂满枝头,吸引了来自泉州等地的游客前来体验采摘的乐趣。(姚德纯 摄)

  我县是传统农业大县,特别是永春芦柑更是驰名中外,是我县的传统名优特产、支柱农业,曾获习大大点赞。近年来,受市场及芦柑树老化等的影响,我县在保持发展一定量的优质芦柑的同时,开始寻求传统农业的转型、提升。如今,在我县,现代农业正风生水起,请看———

传统农业的永春转身

  近日,在位于石鼓镇吾江村的康绿隆果蔬有限公司里,公司的员工正在对刚采摘下来的圣女果等果蔬进行包装,这些果蔬将于下午五点前配送到公司的会员手中。

  “我们的品种全部是目前市面上最新的品种,而且采用有机种植,口感好。2013年,推出会员制订单生产果蔬后,就立即吸引了100多位消费者加入其中,成为我们的会员。”康绿隆果蔬有限公司负责人高伟民介绍,得益于特色,目前年产300多万吨果蔬全部供不应求。

  康绿隆只是传统农业转身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县积极探索农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通过走特色化、现代化以及建设示范园等,推动全县农业转型,从2011年以来,全县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达7.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长率达11.7%,去年,全县农业总产值36.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万元。

与特色“联姻”

让农业更具魅力

  “这种圣女果,一粒种子的价格需要7元钱,是普通种子价格的60倍。虽然,价格贵很多,但其生长出来的圣女果大小均匀、色泽艳丽、保鲜期更长,而且更重要的是口感远远好于市场上普通的圣女果,价格每斤在市面上可达15元左右。”在康绿隆的圣女果大棚里,高伟民指着眼前一株株长势喜人的圣女果介绍,“市场越是饱和,越需要优于别人的品质”。

  今年46岁的高伟民从1992年开始专门从事农业种植,1998年,高伟民开始选择普通大棚进行无土栽培,种植西红柿、辣椒等高于普通蔬菜价格的瓜果类,“因为采用大棚和无土栽培,成本每亩要高达3万元,只有选择回报率高的才合算。”高伟民介绍。

  2001年,高伟民在参加当年在外省举行的菜博会上,发现了国外的西红柿新品种,而让他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种品种的种子价格要比国内同类的高,“一亩下来要600元,而普通种子的一亩仅要10元”。

  抱着好奇和试试看的态度,高伟民便买回来试种,结果,国外品种的优越性便显现出来,“国内的西红柿一旦成熟,一两天没有采摘销售出去,就会变软,但这种品种不会。这样等于销售期就可以延长,不用担心存货。”

  从这一次之后,高伟民越加确信只有走特色化的发展路子,才能让农业更有魅力。于是,在他的大棚里,开始了有以色列小黄瓜、荷兰无籽西瓜、日本章姬草莓、西洋南瓜、多颜色小西红柿、彩色水果椒等各种特色果蔬,并采用牛奶浇灌。其中,其本人研发的“圣女果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和“奶油草莓立体有机栽培”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他的大棚也从最初的一亩发展到现在的近80亩,年产瓜果300多吨,纯利润达40多万元。

  原本普通的荷兰黑灵芝,经过晒干、上油、插盆后,成为了一盆盆漂亮的盆景……同样在该公司里,由另一负责人曾仲明研发的盆景灵芝正在成为该公司开发订制农业的第一款产品。

  “2012年开始种植灵芝,最早是卖灵芝,每斤50元到80元不等。去年,从石狮一客户那受到启发,对灵芝进行加工,弄成盆景,每盆可卖到100多元,折算下来,价格可翻到近两番,每斤200多元。”曾仲明说,目前,该盆景全部采用订制,今年种植的1千多株全部被预定完了。

接入现代化

让农业跑得更快

  从周边各个大棚引来的几条数据线插入眼前的一台电脑,就可以轻松地监测到大棚内的湿度以及土壤内肥料的成份。然后,根据这些数据的分析,通过智能水肥一体化,就可以实现对所有大棚的喷灌管理。

  24日,在位于岵山镇龙阁村的福建省道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12号大棚内,该公司的管理人员正在对眼前的农业物联网进行测试。

  道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由上海喆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起设立的,主要是建设“现代高效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整个项目计划总投资3亿元,占地面积1500亩,第一期计划投资5千万元,占地面积200亩,目前已完成投资4千万元。

  与其他设施农业相比较,道畋农业则是我县最先引入农业物联网的,“每亩需要为此多投入3万元。”该公司总监陈洪源介绍,引入物联网不仅可以省下大量劳动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进行准确、及时的科学监测。

  除了引进物联网,该公司还研发出有机质栽培、物理隔离法种植、量子生物能量水浇灌的先进农业高科技生产方式,建设高标准“智能连栋塑料温室”。

  而在康绿隆公司,则采用以色列先进的灌溉系统,配有遮阳系统、二道膜覆盖、电热空气加热系统,生物防治的诱虫板、诱虫器、防虫网等现代的设备,实现瓜果长季节、反季节生产。

  “像我们的水果椒,目前已经可以实现再生,即前一年种下,到第二年仍可采摘,可以减少人工成本和种子的成本,实现农业效益最大化。”高伟民说,除了种植、管理的现代化,在销售上,公司还通过尝试推广会员制订单生产果蔬以及开发礼品盒菜销售等现代营销模式。

  与此同时,在我县包括康绿隆、海峡蓝天生态庄园、天绿葡萄等,还与庄园经济、观光农业等美丽乡村游结合,实现“一产接二连三”。

  “目前,全县共发展农家乐14家、休闲农庄5个、休闲农业园区15个。创建了1个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乡镇、4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6个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姚建族介绍,今年1-9月,全县接待乡村旅游游客162.7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6.2亿元。

造示范园区

撬动农业发展

  11月20日,在五里街高垅村的现代农业示范区里,10多位从泉州来的客人正兴致勃勃地参观着球形智能温室。作为全国第三大、我省首个的球型智能温室,总投资300多万元,既可栽培特色瓜果及蔬菜新品种,又兼具休闲观光和科普示范功能。

  在这个鸟巢里,各种智能化、现代化的科技因素还有不少:鱼菜共生的试验池内,养鱼的水通过地下管道输送给植物灌溉,灌溉后吸收植物养分的水再回流养鱼,实现水分循环利用零浪费;以色列先进的营养滴灌、气雾栽培技术让瓜果一个星期就可以加速长大;智能化控温控湿则让“鸟巢”四季如春。

  “没想到农业也能如此精致,特别是这个鱼菜共生试验池,真正做到高效循环,太神奇了。”当地一位种了一辈子田地的老农看后直夸。

  高垅村位于永春的西北方向,距离县城5公里多,农业一直以来是这里的优势产业,高垅龟山水仙、花卉产业等等都是当地叫得响的品牌。

  近年来,我县结合当地农业特色,投资8000多万元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力打造万亩“绿色产业区”,建设蔬菜、芦柑、生态茶园、葡萄、金线莲、花卉、蛋鸡、生猪等八个生产示范基地,成为全县新技术孵化中心、新品种展示平台、新农民技术培训基地、新经营模式模板、市民休闲体验中心和农耕文化展示窗口。

  除了高垅村,我县还在湖洋镇投资6400万元,打造精致农业示范区。目前,示范区流转土地8000多亩,引进创办了景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施畴农业有限公司、金斗洋生态农业、东泰沙糖桔、天绿葡萄等一批规模现代农业项目,建设集设施农业观光、高科技农业展示、特色蔬果采摘、田园生活体验于一体现代精致农业旅游示范片。

  “与此同时,县里还开展现代农业竞赛活动,在每个乡镇至少建立1个现代农业示范点,目前,两年来完成投资20.1亿元,建设项目67个,亿元投资以上项目6个,打造了莉芳茶业、康绿隆果蔬、永发沉香、悦水佛手、一都食用菌等一批有规模、有品牌、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县农业局副局长周文瀚介绍。

文章已完
作者心情:这货来去如风,什么鬼都没留下!!!
如无特殊说明,文章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 没有相关文章!
发表我的评论

Hi,请填写昵称和邮箱!

取消评论
代码 贴图 加粗 链接 删除线 签到